摘 要:所謂數感就是數與數之間的感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所以,在農村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小學生;農村;數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與代數’的教學中,應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和符號意識,發展運算能力,樹立模型思想?!庇纱瞬浑y看出,數感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數學的價值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農村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試教育思想依舊是指導教師授課的關鍵思想,當然,數感的培養也同樣被忽視了。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數感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數感的建立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農村教學素材,要將學生熟悉的情景與數學理論知識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教授本節課的知識時,我采取的是創設生活情境的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問題:小明家有12只雞,有10頭豬,請問小明家雞和豬共有多少?在教學有關“應用題”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一個問題:小李家雞和兔共21只,它們的腳共60只,猜一猜雞和兔各有多少只?上述的兩個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也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問題,既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又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也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創設活動情景,提高學生數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也就是說,教師數學活動的創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數感。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創設的數學活動情景,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的《圖形的拼組》時,為了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也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了自主學習的活動,首先,我按照同組異質、異族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接著,引導學生準備幾個三角形,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借助三角形組成不同的圖形,如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感受數學知識的變化,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重視數學學習,進而在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的同時,數感也得到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問題情景創設的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鍛煉;也可以讓學生借助身邊的情景,自編一些練習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數感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思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和諧環境中形成良好的數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李秀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J].學周刊,2012(2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