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對學生學好語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水平決定著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借助多種手段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如閱讀、誦讀、摘抄等,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高年級;方法
近年來我才接觸小學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還較為生疏,尤其在閱讀教學這一方面,有時總會感到疑惑不解,甚至走進莫名其妙的“死胡同”。經過兩年多的磨合與探究,對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總算有了一些自己初步的見解,試闡述如下:
一、平時要注重語言的積累
借助摘抄手段積累語言。開學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每人都準備一本精美的硬皮筆記本,讓學生在封面或者扉頁上畫上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寫上自己最喜歡的名人名言。統一為學生取名為“采蜜坊”,教育學生要像一只只辛勤勞動的小蜜蜂,在書籍這一“百花園”里采盡百花,釀出香甜的蜂蜜。平時教學中除了積極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外,還讓學生每天堅持閱讀課外書籍,教給學生先進的閱讀方法,做好積累。每到周末,推薦學生看好的書籍,建議讓家長陪孩子上圖書館、書店閱讀,摘抄好詞佳句、美文或寫讀書筆記,一周收上來檢查一次,并對當周最為勤勞的小蜜蜂進行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期末評出“釀蜜王”。孩子們在這種摘抄中,不僅擴大了閱讀面,積累了語言,還培養了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
二、朗讀作用不可忽視
新課標指出,無論哪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朗讀水平低,教師更應該給予重視,為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主要談以下三點看法:
1.朗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朗讀也不例外。(1)教師示范,激發興趣。教師的范讀是啟發學生朗讀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教學前必須認真鉆研教材,領會內容,把握文章的基調,做到“胸有成竹”。(2)分角色朗讀,激發興趣。如學習《落花生》一課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扮演父親、母親、哥哥、姐姐、“我”,在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促膝長談中,看似談論花生的好處,實則教給人們做人的道理。讀者進入角色,繪聲繪色,聽者如身臨其境般,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朗讀技巧的指導
教師的情感朗讀,對學生的情感起誘導作用,更重要的還在于學生真正從心底里迸發出感情來,自覺進入情境。指導方法是多樣化的,我較為常用的“三步讀法”是“初讀—朗讀—熟讀”。首先要引導學生讀準聲調、變音及邏輯重音;其次對描述性語言要啟發學生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這既是朗讀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注意控制朗讀的速度。朗讀的速度對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適當才能表達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3.注重閱讀時間的把握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閱讀的能力,可謂教師將開啟閱讀的金鑰匙交給了學生。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自己閱讀感受的時間,做到讀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這需要一個過程,特別在教學文本中打星號的獨立篇章時,更應將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只需起指點導向的作用。如,我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一文,便放手讓學生自讀自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閱讀之后,我在黑板上提出了三個關鍵性的問題:(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2)你為我們新中國有這樣的好總理感到自豪嗎?(3)找出給你印象最為深刻的句子。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首先讓學生默讀或輕聲讀,先找出重點段落;其次,再閱讀重點句子,理解作者怎樣來寫出周總理的高尚品質;最后全文朗讀,體會作者對周總理的無限敬佩以及心中無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我相信,如果每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能堅持“以讀為本”,那么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定會迅速提高。
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鍵
知識的獲取主要靠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高年級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最關鍵階段。
1.主動積累
積累語言除了讓學生做朗讀、背誦、摘抄,我還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建議學生購買《同步拓展閱讀叢書》,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做好課外閱讀的延伸,培養知識淵博、出口成章的一代新人。
2.積極思考
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多地注意書中的故事情節,而忽略了積極思考的重要作用,以致收效甚微。因此,在學生課外閱讀時,不僅要求學生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段摘錄下來,還要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勤動腦筋、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每讀完一本都要寫下讀書心得或隨感等。長此以往,才能真正做到讀有所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始終是小學階段每位教師探索的課題,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又是尤為關鍵的階段。所謂“教無定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所述,也只是筆者在自身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所得,還有待日后的進一步積累與感悟。讓我們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帶著不斷探究、不斷前進的理想,為教改的全面開花添磚加瓦吧!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