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注重訓練學生朗讀技巧,幫助學生把握朗讀的基調,結合課外內容,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朗讀訓練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情感體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朗讀;素養
新課標中要求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能用普通話進行流利、正確、有感情的課文朗讀。可見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師應采取正確的方式、科學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水平,增強學生的語感,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與鑒賞水平。朗讀訓練聽起來簡單,但如果想要真正做好并起到一定的成效就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采用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對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不妨從以下措施出發,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一、明確訓練目的
做好一件事,具有明確的目標是關鍵。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前,首先要明確訓練的目的。事實上,學生的年級不同、理解能力等也有所差別,同樣地,對他們的要求也要做出適當的調整。也就是說,教師要針對教學的對象,有計劃地確定朗讀的目的。此外,還要確定何時開展理解性的朗讀,何時開展表演性的朗讀。這都需要教師依照教學的目標、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安排。事實上,朗讀過程一般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初讀主要是為了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解,此時,朗讀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確,流利。在這個過程之后,就涉及了分段朗讀,此時的朗讀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并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也很重要,學生需要通過這個過程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這個階段不僅要求學生正確而流利,還需要學生通過朗讀的過程對課文情境與感情達到一定程度的把握,進而通過朗讀表現出作者的情感變化,并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二、幫助學生把握朗讀的基調
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的一個基本的情感基調,對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說,找到正確的感情基調是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進行理解。一般來說,比較好的朗讀訓練時機應該是一篇課文的學習基本完成的時候,此時,經過了教師對課文詞句、文章層次與結構的講解,學生基本上能夠摸清作者情感的變化,對于課文的感情基調也可以找得基本準確,此時進行朗讀訓練一般都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產生信心,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此外,最好對一些相對容易理解的課文搭配進行課前朗讀訓練,一來可以幫助教師考查學生對課文的把握情況,二來也可以結合學完課文進行的朗讀訓練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
三、注重對朗讀技巧的訓練
朗讀過程中情感的表達往往與語言本身的特點密不可分,相應的,朗讀技巧也常常與對語言的準確理解和品味密切相關。首先,朗讀聲音應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朗讀最忌聲音平板如在一條線上,加強朗讀水平的基礎就是使學生在朗讀時能夠達到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這可以通過讓學生聆聽標準的閱讀錄音,或是通過教師個人的示范朗讀加以模仿。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學生還是比較善于模仿的,多聽幾次,基本都能夠產生一定的改善。其次,除了朗讀聲音以外,語速的變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篇課文中,難免涉及到語速的快慢變化,多數情況下,當作者的感情變得急促、焦急或是擔憂時,語速一般都稍快一些,當作者的感情變得沉郁、悲傷時,語速都應稍慢一些,教師應對此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最后,教師還應選擇文章中情感比較濃烈的部分進行專題訓練。有些句子或段落傳達的感情比較濃烈,教師可以將這部分挑選出來,讓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逐漸適應有感情地表達。
四、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朗讀訓練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比較容易被吸引的,相應的,他們的興趣往往也很容易激發。教師不妨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朗讀訓練,比如可以不定方式地采用齊讀、個別讀、領讀、輕聲讀、分角色讀、評讀、競賽讀、快速讀、自由讀、配樂讀等朗讀方法,具體應根據學生情況與課文特點來確定。比如競賽讀,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熱情與興趣。再如配樂讀,音樂往往可以幫助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于情感的表達,提升情感審美,對于有感情地朗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結合課外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
除了課本以外,還有許多課外的美文值得學生進行閱讀與賞析,教師可以通過適當引入課外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一方面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語文、朗讀的興趣,具體來說可以采用開辦朗誦會,開展閱讀交流小組等形式。比如將學生分成若干閱讀小組,每個小組中的學生每周各自尋找一篇課外美文,并在小組內部進行朗讀,再進行小組間的彼此交流,由教師針對讀得好的學生以及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小紅花或其他適當獎勵。
小學生朗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素養,在開展朗讀訓練時,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訓練的質量以及朗讀的方法與形式,利用充滿感情的朗讀將學生帶入一個燦爛的文學與情感的世界,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體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劉英華.淺談小學高年級的朗讀訓練[J].新課程學習:下,2012:15-1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