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持續時間短,游戲活動難以開展,因此,做好幼兒常規訓練是每位幼兒教師的必修課。其中,我自認為手指游戲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手指游戲又名手指謠。是通過手結合兒歌,一邊念,一邊做手上動作的一種游戲。專門的手指謠是為了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而設計的手指活動,其中包括各個手指的彎曲練習、點指練習、彈指練習、放指、輪指練習以及手指之間的協調配合練習等等。經常開展手指游戲,可以開發幼兒的左右腦,提高幼兒手指的靈活性,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
一、培養幼兒的注意力,維持常規秩序
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持續時間短。以前在我的教學活動前,老師都會拿著鈴鼓與幼兒一起拍打節奏“一二三,坐整齊,小手放在小背后,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不說話,這樣才是乖娃娃”或“小手拍起來,拍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拍拍小手坐整齊”。剛開始學的時候幼兒很感興趣,漸漸地,幼兒對這幾句兒歌記得很熟,但活動之前維持程序不起作用了,很多時候,為了整頓紀律,花了許多時間,而且也影響自己的心情。
二、增加詞匯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手指謠都是以短小的兒歌為主,短小精悍,淺顯易懂,幼兒實記起來比較容易。如,“花園里百花開萬紫千紅多姿多彩,菊花張開小嘴巴,蘭花揚起小下巴,雞冠花真神奇,喇叭花開早早起,什么花兒晚上開?節日喜慶煙花開。”幼兒學了這首手指謠,知道了萬紫千紅、多姿多彩、菊花、蘭花、雞冠花、喇叭花等詞語。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就能知道這些形容詞的妙處。
三、培養幼兒的數感
小孩子喜歡變化的事物,不喜歡一成不變,教孩子數字1至10時孩子看著手指不停的變化,自己也會跟著模仿,在娛樂中就能學會東西。這也是讓孩子更形象地認識數字的辦法。
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無論我們上什么領域的活動課,都強調合作。但幼兒好勝,不喜歡與同伴合作,持續時間不長,常常導致活動不能正常進行。在教學活動前組織幼兒做上一兩個有關合作方面的手指游戲,能有效地達到合作的效果。
常規教育是一項具有長期性且需要方法的教育,幼兒教師要創造寬松、愉悅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幼兒已有的課程資源,讓幼兒不知不覺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為我的經驗之談,有不足之處或更好的建議,希望各同行批評指出。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