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提倡化學教學需從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人類社會與化學的密切聯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感、責任感和決策能力,從溴乙烷的教學設計為例來進行探討。
關鍵詞:鹵代烴;殘留農藥;實驗設計
【教材、學情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鹵代烴取代反應進行探究,鹵代烴是一類重要的烴的衍生物,是聯系烴和其他衍生物的橋梁,是許多有機合成的起始原料。通過鹵代烴結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思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2)掌握鹵代烴的化學性質——取代反應。
(3)能判斷鹵代烴并確定官能團。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鹵代烴性質的研究學習,學會從化學的角度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2)通過分組實驗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通過探究得出溴乙烷和乙烷的性質差異,進一步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學習,認識到化學是一門實用學科,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感受化學學習的意義,體現科學服務于社會與生活的理念和價值觀。
(2)結合微型實驗具體操作中預防污染的方法及對廢棄物的處理以及氟氯烴對臭氧層的影響,培養科學的綠色化學理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溴乙烷取代反應的實驗探究。
教學難點:溴乙烷中溴元素檢驗的實驗和實驗驗證。
【實驗儀器與藥品】
實驗儀器:微型試管、多用滴管、井穴板、燒杯、玻璃棒、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帶膠塞的導管試管、膠頭滴管、溫度計。
實驗用品:溴乙烷、硝酸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稀硝酸、乙醇、pH試紙。
【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農藥含有鹵代烴引入新課。
【設疑】如何洗凈殘留在蔬菜、水果上面的農藥?
布置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微型實驗操作。
【板書】鹵代烴-溴乙烷
【引導】學生概括物理性質。
【引導】有什么疑惑?
【投影】原因。
【引導】設計方案來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引導學生分析方案的利弊,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
【講解】溴乙烷的水解反應
【教學反思】
作為化學老師要努力創設一種情境,轉換一個角度,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對日常生活現象的思考,激發學習熱情,使他們從生活中感悟化學,把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最終達成“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目標。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