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訣》是口訣教學的第一節課,本單元前兩節課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對乘法運算的意義有了初步的了解。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數數時經常是5個5個地數,所以很容易得出2個5、3個5、4個5、5個5的和。先學習5的乘法口訣,易于凸顯歸納乘法口訣的教學。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的乘法口訣就為學習由于前面知識2、3、4、6的乘法口訣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把“經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直到口訣是怎么編出來的”作為教學重點,主要采用直觀性、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二年級學生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所以我想到用擺小棒的教學方式,通過讓他們用小棒擺小傘導入:先擺一把小傘,用5根小棒拼成;接著擺2把小傘,用了10根小棒……確定“感悟為什么編乘法口訣;探索怎樣編乘法口訣;找規律記憶乘法口訣;應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四步教學流程。整個過程,從擺小棒的情境出發,讓學生的個體探索與同桌合作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學生對學習5的乘法口訣困難不大,我把重點放在經歷編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讓學生體驗口訣的來源及意義。在教學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學難點則是放在學生自己嘗試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訣。在教學中采取用獨立完成的形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由學生自己編余下的口訣。在這整個環節中,我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能解決的就讓學生自己來解決,而不是由我傳授給他們。目的是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讓學生來展現自己的本領,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體現學生的價值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雖然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還是收到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在記憶口訣和鞏固口訣這兩個環節中,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讓學生談發現,接著說明口訣是根據算式編寫的,所以口訣也具有這些規律,引導學生運用規律快速地記住口訣,最后指名背口訣,并說說小竅門。還采用比較傳統的教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等,還運用開火車、對口令等形式來鞏固口訣。各環節的設計有梯度,學生記憶效果比較好。
為了使學生對5的乘法口訣有更好的理解,在練習設計中注重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氛圍,并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
我作為一個引導者,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明確、具體;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問題情境創設上,注意增加學生的原動力;在課堂中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注意自身的狀態對學生的影響,以全部的熱情投入到教學當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