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日漸更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普及。結合教學實踐經驗,試就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意義、具體實施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鼓勵語文教師“從學生的職業實際需要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模擬職業情境,組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文相關知識及技能,在提高自身實踐運用能力的同時,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理想以及職業情操。”
那么,究竟何謂語文實踐活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何意義?中職語文教育工作者又當采取何種策略才能更好地展開與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以下,僅結合自身的教學感悟對此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
所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即是指以學生實際的社會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自主探究、親身參與的學習模式為基本形式,圍繞語文課程教學目標開展的具體情境教學活動。它的目的在于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促使他們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真正融入語文學習活動之中,以此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實踐運用能力以及綜合語文修養的有效途徑。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眾所周知,職校與其他普通院校最大的區別在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地輸入初、中級專業化人才,因此,職業學校無論是從創校宗旨還是發展趨勢上都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首要目標。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與中職院校的發展前景交相輝映,另一方面更是在實踐活動中大大鍛煉了學生的實踐運用水平及能力,為其掌握基礎的語文學科知識、提升自身的語文修養及職業能力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有利于其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工作及具體職責。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
1.轉化師生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師的日常教學模式仍簡單局限于“填鴨式”“灌輸式”等落后的教育組織形式,即使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也無法真正“放手”,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如此,一來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二來更是長期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被動學習的尷尬狀態,這對于他們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踐運用能力的提升都將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因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轉化師生這兩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作用。例如,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職場人物訪談錄”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制訂具體的訪談內容與訪談目標,之后要求他們走出課堂,對來往的職場新人進行面對面的訪談活動。整個實踐活動自始至終都由學生自主操作與掌控,我只在學生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必要的支持。這樣,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學生在此實踐活動中的真正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更是促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切實加深了對于之前所學的“訪談寫作”這一具體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
2.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發展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及職業能力
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育,中職語文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進而為其畢業之后的順利就業提供充足的保障。因此,從這層意義來講,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同樣也應當同學生的各自專業學習內容形成緊密的聯系,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專業學習的發展需要,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認識到中職語文同日后就業的密切聯系。
同樣以我自身為例,在進行“走進企業文化”這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專業,鼓勵他們以班級為單位,到本地適合自己所學專業的企業進行調查與研究。這樣一來,既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發展的良好推動作用,同時更是幫助不同專業的學生都真正深入適合自己所學專業的企業文化之中,這對于培養他們團結、互助、合作的精神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與作用。因此,作為一名職校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給予高度的肯定與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學生真正融入活動之中。這既是適應職校未來發展趨勢的必要途徑,更是切實提高職校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以及職業能力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許耘.理解意義把握原則突出實效:關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7).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