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韶關,雨中丹霞,云霧環繞,千峰疊翠;微風飄落雨絲,巖崖花綻青藤;清澈的錦江,在霏霏細雨中緩緩流淌,兩岸秀美風光,似千年古越青瓷,于質樸中泛發著典雅。我們這些來自北方的人們,能夠在南方陽春三月的雨霧中,欣賞到以丹霞地貌著稱的粵北風光,真是很難得。
在層層青黛暈染下,泛紅的群山,宛如丹云霞光,古人形容“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名丹霞山。世界上凡是以紅色砂礫構成的,在風力侵蝕、流水溶蝕、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貌,都是以我國丹霞山命名,這就是丹霞地貌。
我見過新疆烏爾禾、甘肅敦煌等荒漠地帶的雅丹地貌,來源于維吾爾語,意為陡壁小丘,同樣命名世界各地相同地貌。雅丹地貌由于古河湖底的干旱裂隙被風吹蝕,地貌外觀奇形怪狀,如殘破的古城堡,俗稱魔鬼城。
億萬年來,來自西北強勁的冷空氣,掠過千山萬水,風蝕廣袤原野,在我國南北兩端,形成了峰林陡峭,各自獨特的地貌,引發我們無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敬畏。
丹霞山中奇特的自然景觀,那就是“遠觀磨斷亂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的陽元山。《水滸傳》中,對廣義上的山分類詳細:“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岫,上面極平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隱虎藏豹謂之穴,隱風隱云謂之巖”。陽元山下,雨霧之中,見一突兀巨石山,“根盤地角,頂接天心”,不知該將其歸入到哪一種,稱其陽元石。導游在介紹時,都會有些欲訴還羞的尷尬,這個天然石柱高28米,直徑7米,實在太像一個做了環切小手術、巨大的成年男性生殖器!山下有一“斷石村”,據說為其靈氣所致,嬰兒男女比例竟為9:1。
粵北丹霞,如此美妙。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我國丹霞山的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
2010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丹霞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有關規定,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都要承擔科普教育的重任。去年,我國有兩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景觀,因過度商業化開發,受到取消資格警告的報道,見諸國內各大媒體。
正因如此,才使在丹霞山旅游觀光的愉悅中,變得多少有些尷尬:是提升丹霞山的旅游品牌,還是打造性文化品牌?與游人如織、爭相拍照的陽元山景點相比,韶關市區的性文化博物館,門票35元,鮮有游人光顧。當地商店普遍賣一種陽元山酒,據說有壯陽功效,酒瓶造型是一女子雙臂緊抱陽元石。臨到飯點,同行人買來一瓶品嘗,男售貨員詭秘地說:“喝的時候請女服務員幫忙打開”,客人不解。飯菜上桌,女服務員緊握陽元石狀酒瓶圓滑的瓶蓋,面紅耳赤,吃力扭斷,遂見席上有人竊笑。
任何文化都是歷史的傳承,旅游也是探索文化的過程。丹霞山下,南北朝始建南華寺,禪宗六祖慧能弘法,一千五百年佛音縈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三億年前形成的古佛巖溶洞,鐘乳石魔幻般似佛似仙,引善男信女,如云追月,頂禮膜拜。
當地居民大多為客家人,還有部分廣東本地人和少數瑤族。客家人是漢族,千百年來因中原歷史戰亂,遷入嶺南蠻荒之地。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古代中原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語言和風俗。大巴車沿著鄉村公路顛簸前行,車窗外客家村落,一個個閃過,突現路旁一座客家宗祠,門楣上“河南堂”三個大字赫然在目,祠堂內香煙繚繞,隱綽見供有中原祖先,頗心動感慨。
環球涼熱,滄海桑田。人類四百萬年的進化史中,結束茹毛飲血,看似屈指可數。當今,人們自信能很快理解和掌握一種文化,也相信人的智慧和天生具有的融會貫通能力。但是,與億萬年形成的丹霞地貌相比,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