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茫茫的夜色中,一艘艘江輪靜靜地行駛在水波浩淼的長江三峽里。江面上只有行進中輪船燈光閃爍的光影。夜深了,在甲板上悠閑地欣賞長江夜航莢景的旅客,三五成群漸漸離去,回到船艙里休息去了。甲板上只剩下董化斌先生,還在江輪船舷邊,不停地走動。面對眼前的景象。只見他頻頻舉起相機,以卡拉揚大師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進行交響樂演奏時的優美身姿,輕輕舞動雙臂,連續進行追蹤拍攝,就這樣一張張令人心靈震撼的抽象攝影作品誕生了!不久,當人們觀賞到這些攝影作品的時候,人們被攝影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或輝煌壯麗,令人心潮澎湃;或寧靜祥和,引人無限遐思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作品里,那些巨大的輪船不見了。畫面上呈現的是,在浩瀚的的夜色中,隨著隱去的、波光躍動的江水上空,舞動著無數飛躍著、跳動著的光彩斑斕五彩光帶,這些光帶是如此的生鮮靈動,讓人們感覺到強烈的躍動感和音律感。它們有的仿佛是天上的仙女,披著美麗的彩帶,列隊行進在靜靜的江水上。有的又像是從江水中,騰空躍出的無數條金龍凌空飛舞。還有的像光的浪潮,傳遞給人們無限力量。據董化斌先生介紹說:這種引發人們心靈共鳴的攝影藝術效果,便是他長期研究實踐的抽象攝影藝術。他說,抽象攝影基于人們的視覺經驗,但是超越了人們視覺的感知,用特殊方法拍攝下來的實物形象已經與眼睛所看到的實際景象有了很大的區別,甚至幾乎完全變化了被拍攝對象的原本形象,這些作品都是一次曝光,一次完成,一次成像形成的,是拍攝時的原貌。
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兩個紅彤彤的霓虹燈大字,閃閃發光;機場的燈光,五彩輝煌,董化斌先生被這雄偉壯麗場面深深地打動了,迸發出創作激情。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掏出相機,按下了快門,一張令世人驚嘆的作品再次誕生!這幅攝影作品就是著名的《九龍圖》。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中國人對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中國人心目中龍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這幅作品,九條吉祥的龍從天而降,“北京”兩個的字歷歷可見。畫面紅綠相間,十分明快喜慶,民族風格濃郁。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這幅作品,畫面典雅大方,飄逸靈動,恰好九龍齊聚,喻示吉祥安康、幸福團圓。人們評價說:“天地人和這才是藝術家的最高境界!藝術來源于生活,耐人尋味的好作品稱之為經典。九龍齊頭并進從天而降,它超越了眼睛,穿透了心靈,穿越了時空,那你可以暇想……作品的色和光極為巧妙的運用了五行色,杏色為(金)、綠色(木)、黃色(土)、紅色(火),背景是黑色為(水)”。“是不借用其他藝術形式而獨立表現龍文化的攝影藝術佳作”。這幅作品的橫空出世,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不僅受到了中國人的喜愛,也受到了國際友人的喜愛。作為典藏級藝術攝影作品,在2013年北京國際攝影周《時代·印記——國內外名家名作典藏作品展》展出。
對此,化斌先生介紹說:抽象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是藝術的主觀真實性。他說在視覺藝術實踐中,對藝術的客觀真實性往往從更高的意境來思考。這與中國的傳統審美情趣是相通的,抽象藝術攝影有時像中國水墨畫中的大寫意。所表現出來的是人們比在現實中呈現的更高層次的審美意境。而且抽象攝影不受傳統攝影定點透視的習慣性約束。相對于只有一個焦點的,單焦點傳統攝影視覺習慣,抽象攝影可以多焦點甚至沒有固定的焦點。這如同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散點透視。觀賞抽象攝影作品,可以同欣賞一幅中國傳統寫意山水繪畫一樣,可以反復縱目觀看,尋找意想中那些最具有表現力的藝術意境,從而獲取美的視覺感受,和超越時空的藝術升華。董化斌先生認為:一副完整的攝影作品,至少要經歷三個創作階段才能完成。一是前期拍攝階段,二是后期制作階段。這是攝影藝術家的創作實踐的兩個過程。包括攝影家的藝術構思,掌控攝影畫面的時機與能力,也就是藝術攝影創作靈感的積累和爆發,因為每幅攝影作品所表現的都是客觀事物定格的特定時空,不可能出現二次重復,這是對攝影藝術家藝術修養、心理素質和把握機遇能力的巨大挑戰。后期制作關乎到整個藝術攝影作品的質量,包括美感和藝術效果,它將直接反映出攝影家以及制作者的主觀創作意識,所以高技術和高水準的制作相當重要,要使好的藝術攝影作品用最恰當的形式,體現、反映攝影和制作者所要表達的效果。第三是觀賞階段。這是三個階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階段。觀賞階段是攝影家的主觀意識通過制成的攝影作品傳達給觀眾并感染觀眾的階段,同時也是觀眾的主觀意識參與到創作中來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也可以說是觀眾對攝影作品主觀再創作階段。
董化斌先生提出了:在彩色數碼攝影時代,建立新的視覺習慣的理念,并應邀舉辦講座和舉辦展覽。繼2009年舉辦《超越你的眼睛一—董化斌抽象攝影藝術展》后;2013年,他的《個人抽象攝影展》和《相與非相——董化斌抽象攝影藝術展》分別在北京798藝術區臻空間畫廊和麗水國際攝影節展出。這是一位真正的攝影藝術家的高超的攝影技藝和高尚的內心藝術境界的真實表露。
董化斌先生無疑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