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初,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第二季落下了帷幕,獨播網絡媒體樂視網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移動端應用樂視視頻日均播放量峰值一度突破1.5億之巨,新用戶數猛增50%。
·愛奇藝數據研究院院長葛承志在4月舉辦的2014中國內容營銷盛典上指出,國產喜劇《愛情公寓4》的移動端流量占據了50%,而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移動端流量甚至占據了70%。
·4月27日,《生活大爆炸》、《傲骨賢妻》、《海軍罪案調查處》以及《律師本色》等四部美劇紛紛在眾多視頻應用下架,顯示為“因為政策原因無法提供觀看”。
同樣是移動視頻,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兩相對比的奇特氣氛,展示出國內在線視頻廠商一直在謹慎開發的,這塊利潤豐厚的市場,一個模糊不清的側面。
在線視頻與移動化
1895年,當第一部電影《Workers Leaving the Lumière Factory》在法國誕生時,當時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在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中,影像成為人類最重要的傳播媒體之一,而影像的載體,也從公共化的銀幕開始,一直延伸到了家庭的電視屏幕與個人的電腦屏幕中。
而以大制作、高成本為觀眾帶來“被動享受”體驗的電影與電視,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后,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網絡傳播的便捷與廣泛,打破了傳統影視傳播渠道傳播的疆界,正如互聯網將全球網絡用戶連接在一起一樣,在線視頻也將視頻內容的大門向全世界敞開。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等視頻網站紛紛出現,開始了大肆圈地的市場競爭。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更加劇了這一過程。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成熟,Wi-Fi熱點的增加,移動網絡流量價格不斷降低,廉價大屏智能手機大量出現,為移動視頻的普及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坐在電腦前”的傳統上網方式,在移動互聯網到來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時隨地上網”成為了真正的網絡生活方式。而視頻作為傳統網絡生活的重要內容消費部分,也大步邁開了“移動化”步伐。
從地鐵上到沙發上,從臥室到衛生間,移動視頻成為碎片時間與閑暇娛樂最好的選擇之一。根據CNNIC《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國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 2.47 億,與 2012 年底相比增長了 1.12億人,增長率 83.8%。網民使用率為 49.3%,相比 2012 年底增長 17.3 個百分點。CNNIC將其原因歸結為中國網民整體向移動終端遷移、無限網絡環境不斷完善,以及視頻網站對移動客戶端大力推廣。
用戶的涌入也刺激了移動視頻產業的爆發。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指出,2013年年初到年中,“優酷移動端日視頻播放量(VV)6個月增長率達100%”。愛奇藝則宣布,其2013年第四季度移動視頻廣告已占廣告總收入的20%以上,標志著移動視頻規模化收入形成。
4G與虛擬運營業務的落地,國內無線網絡狀況日益增強,移動視頻將迎來更大的爆發。
灰色地帶的市場陰影
雖然移動視頻已經成為一塊“產業肥肉”,不過一次次“意外”的發生,不斷揭示出這樁空中樓閣并不堅實的基礎。
去年年底4G牌照發放后,中國移動迅速推出了相關的4G資費套餐。然而這一資費在當當網CEO李國慶一條“一覺醒來房子就給了中移動”的微博醞釀下,迅速成為整個4G產業的公關危機:不亞于3G的高昂資費,與3G相比提升并不明顯的網速,以及相關配套設施與服務的缺失,讓用戶對于4G充滿了未知的疑慮,4G推廣受到了明顯的阻礙。
另一方面,作為移動蜂窩網絡補充完善的公共Wi-Fi,在國內的建設情況更加令人失望。雖然國內大多數城市從數年前就開始了對關鍵地段的公共Wi-Fi鋪設,但實際收效并不明顯。今年年初,《北京日報》在對北京市公交車Wi-Fi的調查中發現,車上難以搜到Wi-Fi信號,連接上之后還會頻繁出現中斷、掉線等情況,瀏覽網頁都難以完成。南方日報對深圳“無線城市”Wi-Fi的調查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除了網絡環境,視頻內容的壁壘與糾紛也成為阻礙移動視頻推廣的一大障礙。2013年起,多家大型視頻網站開始將“獨播”作為戰略壁壘進行大規模投資,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綜藝節目,到《來自星星的你》、《愛情公寓4》等電視劇集,都有視頻網站分別簽署獨播協議。雖然此舉建立了足夠的競爭優勢,但觀看多個節目的用戶不得不安裝數個視頻客戶端,來回切換尋找喜歡的內容。加之移動視頻依然以屏幕廣告作為主要盈利方式,對用戶體驗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此外,如開篇提到的部分涉及敏感內容及缺乏政策規定的視頻,更面臨著隨時可能到來的監管壓力,為移動視頻產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良性市場的曙光
與其他商業市場一樣,在線視頻市場要實現良性競爭,相應的產業基礎與市場秩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同時,視頻內容的質量提升,以及新的技術爆發點,也將為移動視頻帶來更大的創新空間。
在2013年9月舉辦的寬帶中國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表示,寬帶中國戰略到2020年將累計投入2萬億元左右,并帶來數倍于此的相關行業投入,推進中國寬帶基礎設施與上層服務的建設。貝爾實驗室的預測數據也指出,到2015年,移動視頻消費將增長879%,公共WiFi消費增長346%,智能手機消費增長134%——這也將反相促進移動移動寬帶的提升。
政策方面,繼2011年的“限娛令”之后,2013年廣電總局再次下文,規定每家衛視每年新引進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一個,衛視歌唱類節目黃金檔最多保留4檔。這一被稱為“加強版限娛令”的規定與近期的“一劇兩星”(同一電視劇每晚黃金時段聯播的綜合頻道不得超過兩家)政策,都是對在線視頻行業的利好,加之近期對網絡不規范內容的打擊,將推動在線視頻行業向規范化、良性化競爭發展。
而新型應用的崛起則有可能成為移動視頻新的爆發點。Snapchat的異軍突起帶動了“閱后即焚”的概念,Instagram與Twitter的Vine則將短視頻的模式推向了全世界,兩者為移動視頻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閱后即焚”的概念與當下的私密社交趨勢不約而同,短視頻則不會帶來較大的網絡壓力,帶來更多UGC內容的產出。騰訊、新浪微博借機大力推廣的微視與秒拍,正式這一模式下的產物。
此外,移動視頻以其豐富的內容與關聯性,已經成為眾多新興技術的關注焦點。應用商店豌豆莢轉型移動搜索,率先與眾多視頻網站簽署了應用內搜索協議,支持基于關鍵字的應用間直接跳轉。UC瀏覽器等應用則開始嘗試基于視頻內容與相應商品的聯系,直接從移動視頻向移動電商導流。行業的規范化與新型技術及應用的落地,都為移動視頻的未來,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