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位從事房地產的老朋友專門到山溝里找我,問互聯網的事。我向他推薦Prodigy Network,希望他到美國去看一看。Prodigy Network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眾籌平臺,主要業務是吸引公眾資金進行房地產投資。簡單說,就是眾籌建房。
我不久前在華爾街曾走訪過這家公司,當時就想,這家公司才成立十年,已經搬到華爾街的最核心地帶,如果把這種眾籌建樓模式引入中國,能像圖書殺價那樣,把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殺一半,一定會大受歡迎(當然房地產商除外)。
Prodigy Network公司是個什么路數呢?公司的人以他們起家的項目為例介紹說,在哥倫比亞首府市中心,蓋有許多六層小樓,但非常不經濟。不如用很少的地,蓋一座60層的高層公寓。但原來這里一座高層建筑住房也沒有。不是不需要,而是蓋高樓門檻太高,需要5000萬美元。2013年美國通過JOBS法案,降低了私募投資的門檻,允許它像公募公司一樣,面向全民進行投資服務;并且允許私募做廣告。這就出現了以互聯網方式做房地產的機會,使個人集資5000萬這個門檻可以邁過。
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房地產,與傳統房地產相比,最大特點就是信息對稱、利益對稱。首先是透明度較高。原來只有大的基金可以做房地產,但投資者不知錢會用到哪個方向,現在投資者知道每筆錢投在哪個項目上,具體是什么情況。加之Prodigy Network原來有在紐約做高樓的經驗,因此到三四線城市去做有專業優勢。其次是利益分配相對公平,以往的利潤主要歸房地產商?,F在以眾籌方式蓋樓,省去了中間環節,扣除建筑和設計成本,原來暴利的部分歸互聯網企業和客戶平分。具體是這樣分,樓蓋好后,先給眾籌投資者本金上加個權,保證每年6%的收益;如果利潤在6到15%之間,再八二分成;到15%,則一半一半。如果中國房地產利潤是這個結構,估計房地產商該排隊學習國家跳水隊,練習跳樓了。
我問他們:在化解投資風險方面,與競爭者比,顧客對你們,更看中透明度,還是專業性?得到的答復是:兩者都很重要。透明度方面,一個樓做到信息透明很容易,支出多少,收入多少,所有人都看得見。在專業方面,顧客有不能做的。比如,美國投資建房分兩類,一類是自住,一類是轉售。如果自住,就要挑鄰居,公司要代表住戶去交涉,這就需要專業知識。他們做過,有經驗,可以幫助大家解決。
集資建房最主要障礙是沒有金融公司出頭。Prodigy Network公司主要是在網上做廣告,直接通過撥回的電話看到回報,低成本就把投資客戶聚到了一起,從而可以用互聯網方式邁過建房的資金門檻。剩下的石灰水泥類的工作,外包給建筑行業就是了。法律方面,JOBS法案的定位是以創業促就業,捎帶就把房地產問題解決了。一舉兩得。值得中國借鑒。
中國的房地產商據說錢賺得都不好意思了。我也為他們感到不好意思。那怎么辦?拿出來分給老百姓唄?;ヂ摼W模式很簡單,當前就是見面分一半。一本書,半價;一座樓,半價……以此類推。虛和實的區別僅在于,虛的是透明的,實的是不透明的。中間就藏污納垢了一半暴利。把房地產暴利打下來,然后告訴納斯達克,你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房地產+金融”概念股,是中國財富榜前10名的大集合,說不定你會成為第二個阿里。
我告訴老朋友,11年內,中國還有出13.6個阿里的機會。一個阿里的市值相當于中國第四大城市,僅次于北上廣,超過深圳。說不定下一個阿里,就出在互聯網房地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