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里小貸 ”、“余額寶 "”等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互聯網金融成為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最熱的概念板塊之一。互聯網與金融的碰撞足以令人心動。此前,互聯網已經成功打入多個行業,以低廉的交易成本和全新的商業模式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對部分行業的沖擊可謂“顛覆式”革命。
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金融已經出現了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一、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
二、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其發展背景是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額信貸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三、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眾籌融資是最近兩年國外最熱的創業方向之一。2012年4月,美國通過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這使得眾籌融資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
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給了原本安于一隅的傳統金融業一記重拳,卻也喚醒了金融業。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金融是一條鯰魚,能夠倒逼金融業轉型。而它的創新因子,則能帶動金融業未來的發展。不過,互聯網金融雖然已經觸動到中國的傳統金融行業,但卻并不能完全代替金融業。
當然,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傳統金融業也開始考慮如何轉型。某金融機構負責人表示,互聯網金融具有的獨特優勢,將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銀行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發揮鯰魚效應,包括改變銀行傳統盈利模式、調整業務結構、改變客戶基礎、改善服務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統等。
目前,中國金融行業正在面臨著轉型與創新的嚴峻挑戰,利率市場化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完成。互聯網金融以獨特的經營模式與價值創造方式,對傳統銀行的渠道乃至業務運營模式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倒逼傳統銀行加快轉型與創新的步伐。中國金融行業正在向嚴監管轉型,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并最終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未來將更加重視用戶體驗。
在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強勢攪局下,中國傳統金融業互聯網化的進程明顯提速,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互聯網與金融雙向融合的趨勢正在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要想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大數據體系,形成整個行業的共享機制,真正讓數據成為風險控制最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