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的“歲末”是指“年終”或“年關”,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個月。在這最后一個月里每個人比任何時候想的事都要多!老人除了等待又多了一個等待,孩子渴望寒假更自由,一般打工族“搶票”比什么都重要,而農民工則是天天干活,一直干到臘月底,等到發完“薪水”的那一天,便成群結隊的去火車站排隊買票,成群結隊的去趕集,在市場上買些老人、孩子過年的新衣。幾十年不變的模式,幾十年依然如舊。
農民工積極向上的品質,吃苦耐勞的精神,小心節儉的生存方式,是一種高尚的品德。這個群體不僅要關注,而且應該架構更大的舞臺展現他們的價值,創造廣泛的空間釋放他們的情懷。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真正煥發生命力,中國富強才會更有現實意義,美麗中國就能看到更多的笑臉。
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就是中國富裕、民主、法治,和諧的偉大復興夢。讓國人興奮和自豪,同時也在尋求不同的經濟增長點來支撐這一偉大的夢想。我圍繞《美麗中國》編寫作品的時候,總是把“鄉村”和“鄉情”帶入情節里。上期“社會關注”欄目的《中國大農莊何時到來》,“鄉村情結”就是實例之一;在卷首語里,我又寫了《中國夢,鄉村富裕夢》這是我的內心讀白,我總想用不同概念來取代農民工這個詞,總異想天開打造不同環境解決農民工身份和身價之事。今天的中國 農民工不能依賴摘掉這個帽子,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做“產業工人”,做“一線工人”來改變自身狀況。同時,還要自身造血輸血做“農莊主”,做產業經紀人,科技農民。經過三十多年打工的農民工中的骨干力量理應承擔起這個使命,實現鄉村富裕。在這歲末時候,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目的是調整農民工心情,展示未來愿景。
一、生活質量
農民工權益受保障的程度明顯偏低。農民工所在單位提供工作待遇較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工沒有享受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近八成的農民工不能帶薪休假,還有八成的女職工無法享受帶薪休產假。五成左右的農民工得不到工傷補償或者加班補貼,近四成農民工未與單位簽訂任何勞動合同或協議。
農民工生活質量普遍不高。首先是農民工生活、衛生條件差。受工資水平限制,大部分農民工的月消費幾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費,而在生病時,只有少數人會選擇去正規醫院,其他人大都選擇自己買藥治療或去個體診所。其次是居住環境質量差。近四成的農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體宿舍里,地方狹窄擁擠,室內骯臟零亂,除了被褥衣物,幾無他物。另外,子女受教育難是農民工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農民工從事的職業技術含量低,且工資水平低,這應該是農民工技術培訓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二、精神生活
我生活、工作在北京,以北京為例談談他們的精神生活吧。北京的農民工的精神生活狀態是令人擔憂的———在他們當中,許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娛樂方式,許多人精神缺乏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不過對于農民精神上的“亞健康”危機,政府已經引起重視。從文化局送影片進工地,到文明辦評選來京務工人員“文明之星”,再到市總工會為民工建圖書室,買電視機,政府各個部門已經開始為豐富農民工的精神生活進行了不懈地努力。雖然這些努力是探索性的,但其積極意義是不容小覷的。因為長期以來,城市的管理者,對于農民工都是“只管手腳,不管頭腦”,他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防范農民工的犯罪行為上,放在“嚴查、嚴管”上,而對于農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等精神世界的問題則很少過問。這樣的“防范式管理”導致了許多弊端。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目前,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這樣,全國其它城市場又是如何呢,那就可想而知了。但是,隨著農民工自身經濟條件的改善,自我學習,自我轉變,快樂幸福指數在不斷提升。
三、居住情況
以受雇形式從業的農民工,在單位宿舍中居住的占32.3%,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4%,在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占6.1%,與他人合租住房的占19.7%,獨立租賃住房的占13.5%,有13.8%的外出農民工在鄉鎮以外從業的每天回家居住,僅0.6%的外出農民工在務工地有自購房。從近幾年外出農民工居住情況的變化看,呈現出與他人合租住房比重上升、獨立租賃住房比重下降的趨勢,另一明顯變化態勢是務工地自購房比重下降、鄉外從業回家居住比重上升。
四、醫療教育
農民工子女沒有城市戶口,導致其入學困難。即使入學,也容易受到當地人的歧視,認為其子女掠奪了當地人子女的教育資源。這樣的最終結果是:農民工與城市人口的矛盾上升。一些農村打工者沒有參保意識,在發生工傷或疾病時,不能享受醫療保險或異地醫療救助,加重了自身負擔。隨著黨的惠民政府的落實,城鄉居民醫療社保的改革,農民和農民工的看病難,看病窮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五、農民工身份
農民的身份成了終身制,在社會上處于“草根”階層,被看成是愚昧落后的象征,所以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終于表現出了一些可調和的社會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戶籍劃分的不合理性、農民身份的界定和其不變性,是中國出現三農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安部正在全國推廣的進一步戶改方案,消除城鄉戶籍差別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以來,一些省份明顯加快了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廣東就借鑒湖北經驗,加快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農業人口比例較低的珠三角地區,將首先消除城鄉戶籍差別。陜西、山東、遼寧、福建等省份,也開始著手建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管理制度,農村人口正在逐步享受國民待遇,這已是大勢所趨。
戶籍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戶口遷移必定會變為戶口登記制。從試點地區看,“合法固定的住所”與“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是戶改過程中對戶口遷移的兩個普遍應用的基本登記條件。那些進城務工、在城市長期居住、今后也不打算回農村居住的人,他們在城市中仍是弱勢群體,不能享受和城市戶籍人口同等的福利。因為他們仍不具備戶口遷移的兩個基本登記條件。
六、農民工精神
2012年“7.21”暴雨當晚,在京港澳高速受災最嚴重的南崗洼路段,這些民工兄弟用30個救生圈、麻繩救了170多名危在旦夕的游客,當獲救者自發湊錢近萬元向他們表示感謝時,他們拒收了,有網友評論道: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梁,中國良心!
施工隊長杜金榮41歲,江蘇鹽城市鹽都區薛舍村人,暴雨當天,杜金榮對民工宿舍挨個敲門,組織大家去救援,叫出100多人,隨后,一直負責救援的協調工作,比如救援物資支持、被救人員安置等等,44個小時未睡覺。農民工——中國5000年文化和文明的創造者,中國和諧社會的最強身軀。
七、社會待遇
大連市農民工達92萬人。大連市委、市政府把農民工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就農民工最需要的職業教育培訓、子女教育、社會保障、戶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務等方面制定詳細規劃,分步落實。大連給予每位農民工市民化待遇,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變成了新市民。在大連,不論是圖書館還是文化館,都向農民工免費開放。夏季的每個周末,大連還在農民工聚集的地方安排露天電影、廣場演出,滿足農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連把農民工子女納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范疇,入學率達到100%,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允許填報公辦普通高中和公費統招志愿。大連中小學在校學生中超過兩成是“外來娃”。從2012年開始,大連采取全民培訓、免費培訓,將農村勞動力和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全部納入免費培訓對象,針對大連急需的20多個工種進行免費培訓。
八、支持返鄉創業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抓緊制定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具體政策措施,引導掌握了一定技能、積累了一定資金的農民工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地方人民政府在用地、收費、信息、工商登記、納稅服務等方面,降低創業門檻,給予農民工返鄉創業更大的支持。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鼓勵農民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村二三產業、生態農業和縣域中小企業。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工作,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產品支持力度,提供符合農民工返鄉創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繼續加大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推廣力度。農民工返鄉創業屬于政府貼息的項目按照規定給予財政貼息,幫助其解決創業資金困難。
九、十件實事
全國農民工工作座談會提出為農民工辦十件實事。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會議講話中強調,做好農民工工作關鍵是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抓好落實,使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能夠給農民工帶來實惠。他指出:圍繞農民工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要著力抓好十件實事。
第一件實事:繼續清理和防止工資拖欠,全面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要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用人單位的依法處罰力度。
第二件實事:指導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所有地區(除西藏外)都要在年內實施小時最低工資制度,促進農民工工資合理增長。
第三件實事:制定和推行勞動合同范本,加強對用人單位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指導和監督,重點抓好農民工比較集中的采掘、建筑、加工等行業的監督檢查。
第四件實事:指導和監督企業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環境,不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和單位要限期整改。
第五件實事:切實保障農民工勞動權益,嚴厲查處損害未成年工權益和介紹、使用童工的違法行為。
第六件實事:推動農民工輸入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普遍向農民工開放,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
第七件實事: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對煤炭等高風險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全員安全培訓。
第八件實事:加快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采掘、建筑等高風險行業要全面推行。實現大中型煤礦農民工全部參加工傷保險。同時,推進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和探索養老保障辦法。
第九件實事:落實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輸入地要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接收農民工同住子女入學,并免除借讀費。
第十件實事:做好農民工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工作,將農民工及其子女納入傳染病預防控制和計劃免疫范圍。
在文章最后,我飽含深情的說一些話。農民工是我們的兄弟。我們這些“城里人”大多有農民工親戚,他們可能就是我們的哥哥弟弟,甚至我們的父親伯父叔父。正是這些臟兮兮的農民工兄弟,在揮汗建造我們住的房子,在礦井下不顧生命危險挖掘出我們需要的煤炭發出電力驅動整個世界,正是在他們艱辛的勞動下,我們才得以自在優雅的生活。可以毫不在乎地說,是農民工為美麗中國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在涉及農民工的話題制定關于農民工的政策時,一定要滿含深情。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