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河池西部,地處云貴高原東南側山區,東連東蘭縣,西連凌云、樂業縣,南和巴馬縣接壤,北與天峨縣交界。縣城距首府南寧市330公里,距金城江178公里。全縣總面積1738平方公里,現轄8鄉1鎮,總人口21.55萬人。
鳳山是世界著名的“巖溶之冠、洞穴之城”,是中國大西南喀斯特富集帶的核心,喀斯特地貌占全縣總面積的41%, 擁有天坑、天橋、天窗、洞穴、地下河、地下古河道長廊、巖溶湖泊、峰叢等喀斯特旅游資源,品種繁多、種類集全,在我國乃至世界均屬罕見。其中,穿龍巖巖洞最寬約200米、深度為400米、最高約100米,洞廳面積達41500平方米,是中國第五大洞穴廳;世界唯一的三門海水上天窗群形態典型、體量巨大、分布集中,構成了洞、水、天三位一體的優美奇特景觀,堪稱“世界級天窗”;此外,還有馬王洞連續2公里洞穴高度達到150米,是世界保持同一高度最長的洞穴廊道;世界最長的江洲地下長廊、鴛鴦洞世界大型石筍群、鴛鴦泉奇異水色、環鳳城大溶洞群系統、世界最大的洞內天生橋和我國跨度第二的江洲天生橋以及松仁、良利高峰叢深洼地等,都是鳳山巖溶地貌奇觀的有力載體。2005年被評為巖溶國家地質公園,2010年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是全區首家世界地質公園,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3年榮獲“中國最美世界地質公園”稱號。鳳山還是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是著名的百色起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名符其實的革命老區。
鳳山是世界長壽之鄉巴馬長壽帶盤陽河流域的源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水質優良,有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農村居民飲食以植物性為主、動物性為輔的膳食結構狀態,清淡膳食、葷素搭配、營養平衡;全縣高達81.15%的森林覆蓋率和眾多的溶洞、地下河滋生了極高的負氧離子,經檢測,每立方厘米平均達3000個,局部地區高達20000--60000萬個,負氧離子含量高出大城市的數十倍,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鳳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的地磁指數與巴馬相同,高達0.58高斯,是其他地區的一倍多。目前鳳山縣9個鄉鎮均有百歲以上老人,截止2013年12月31日,鳳山縣有百歲以上的老人76人,占總人口的35.26/10萬。2013年鳳山成功申報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鳳山縣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現有杉木43萬畝,八角26萬畝,油茶22萬畝,核桃33萬畝,桑園4.5萬畝,是廣西八角主要產區和林業生產基地縣之一,核桃種植面積居全區首位。近年來,鳳山縣黨委政府依托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長壽之鄉品牌,積極融入廣西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發展,致力發展生態長壽旅游,積極創建全區特色旅游名縣和國家生態農業公園,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一、綜合經濟實力有新提升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1536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8億元,同比增長7.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08億元,同比增長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59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510元,同比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3.32%,在市下達控制指標4%以內。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核桃、油茶、桑園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榮獲全區農業新興優勢產業發展三等獎。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二、旅游開發工作有新進展
目前,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效應日漸顯現,《鳳山縣三門海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鳳山縣龍鳳古鎮開發規劃》順利通過自治區評審;成功申報“國家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獲“中國最美世界地質公園”、“中國休閑養生旅游名縣”、“亞洲大中華區最佳綠色生態旅游名縣”殊榮;成功引進深圳華昱集團等大型企業進入鳳山開發旅游產業;鳳山縣成功申報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成為廣西第13個、河池第3個“中國長壽之鄉”。2013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3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0.3億元。2014年1-9月份,共接待游客12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32%。
三、開發扶貧工作有新局面
2013年爭取到專項扶貧資金5071萬元,比2012年增長150%,2013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3萬人;廣東幫扶“整村推進”示范項目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區級驗收;中亭鄉革命老區連片扶貧試點項目以96分的總評分通過自治區驗收,排全市第一名,成為全區先進典型;2014年袍里鄉“整鄉推進”扶貧開發試點工作推進順利,全市“整鄉推進”工作現場會于 4月 1日在我縣袍里鄉成功召開,5月12日中央和自治區級單位定點幫扶工作現場會期間,我縣3個社會幫扶示范點的做法和經驗得到大會的推廣;今年我縣率先實施“整合資金、下放項目”工作,截止目前,全縣共下放項目252個,總投資3933.91萬元,“整合資金、下放項目”的做法得到區、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全市整合資金下放項目工作現場會于2014年8月28日在我縣成功召開,其成功經驗于10月15日在《廣西日報》頭版頭條以“項目下村,民心向黨”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基礎設施建設有新步伐
目前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739公里,年貨運周轉量10450萬噸∕公里;養護公路總里程達到627公里,擁有二級公路一條29公里,全縣所有行政村均通硬化水泥路,鳳山至凌云、鳳山至天峨二級路已開工建設;鳳山袍里至巴馬水晶宮三級水泥路建設進展順利。電網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已完成金牙、袍里等變電站改造工程,完成2014年電網改造升級任務。爭取到水利項目資金9600萬元,同比增長113%,已完成水庫除險加固任務4座,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完工9處,受益人口0.15萬人。
五、城鄉風貌工程有新推進。
2013年6月份鳳山縣自主研發創新的“一爐兩池”垃圾無害化處理方式得到自治區黨委危朝安副書記的充分肯定,被廣西電視臺、廣西咨詢頻道專題報道;11月份在全區清潔鄉村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12月份自治區“美麗辦”專項領導小組對鳳山“零煙霧”無害化垃圾處理設施進行論證并給予充分肯定。今年向區發改委申報的8個中央預算內資金項目,總投資規模近2億元,已落實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指標1500戶,意向補助資金6500萬元;廉租住房288套,意向補助資金近2000萬元。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城區8個專規劃、318個村莊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順利推進;三門海景區村屯民居外立面特色風貌改造總工程量進入驗收準備階段,九曲河兩岸民居立面裝飾準備施工;市政管理扎實開展,城區“五亂”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房地產管理有序推進,生產經營秩序正常。
六、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2014年1—9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0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453元,同比上年增長15%;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9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4%,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98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12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4620人。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400人,基本醫療保險費征繳收入1638萬元;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參保人數達到64974人,參保率90%,繳費率52%;居民養老金待遇發放率100%。完成15個五保村建設任務;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差分別達到240元和100元。
七、社會管理工作有新推進
2013年榮獲“建設平安廣西活動先進縣”榮譽稱號,連續9年榮獲廣西平安縣稱號;鳳山縣人民法院榮獲廣西高院授予“人民法庭管理創新先進法院”稱號;鳳山縣喬音鄉巴甲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被自治區司法廳評為“全區先進人民調解委員會”;被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藥品安全示范縣”;人口計生工作被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授予廣西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創新獎。
八、生態文明建設上新臺階
鳳山認真抓好生態建設,重點做好村莊連片環境綜合整治和龍巖灘流域生態保護項目建設和推進工作,投資3億多元實施8個鄉鎮小河流域和庫區的水源保護、生態修復及景區、礦區垃圾處理等環境綜合整治;做好生態公益林和水源保護,切實兌現生態公益林補貼政策;繼續做好植樹造林工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石漠化治理項目,加大石漠化治理工作力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工作步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81.15%。2012年8月份滇桂黔石漠化區(廣西片區)產業開發扶貧現場研討會在鳳山縣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