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職業院校學生爭相學習的典型,更是職業教育領域里的“明星”,他在自己的領域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他是“創新、創優、創業”的代表,他的事跡,鼓勵著一批又一批的職校學生,他就是從“中國技工”到企業高官的鄧建軍。
一個44歲的青年技術工人,參加工作二十五年,他由普通的青年工人成長為新時期知識型產業工人的代表,成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新世紀全國首批七個“能工巧匠”之一、中國工會十四大代表,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等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兩次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的親切接見。
他解決了世界公認的技術難題,并且將國際標準甩到身后,制訂尚是空白的行業標準,在平凡的崗位上,他用青春、汗水和睿智,展示了龍城新一代藍領的精神,更挺起了中國當代產業工人的脊梁。
一連串數字,記錄了鄧建軍技術創新的堅實步伐:工作二十五年來,他共解決重大技術難題23個,參與技改項目400余個,獨立完成的達145個。僅其中一項就創造 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他帶頭創造發明的兩項技術已經申請國家專利,填補了牛仔布制造業的國際空白,他用勤勞的雙手,讓外國專家發出“中國工人了不起”的贊嘆。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他就是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技術工人鄧建軍。“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工作崗位上,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為企業增效,為國家爭光。我們紡織工人,就是拼命也要創出世界名牌!”智慧為經,汗水作緯,鄧建軍一路走來,步履堅實。他的一個樸素的想法是,也許自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做個能工巧匠,同樣無愧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