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早已經進入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微勢力的影響不容小覷,傳統德育模式如何順應時代的潮流,根據時代的變遷積極做出回應,如何利用微傳播的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傳播介質,發揮教育功能,巧用德育微視頻,提升德育實效性,是一條可探究的德育途徑。
關鍵詞:微時代,微視頻,德育價值,可操作性,德育功能
現代社會早已經進入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幾乎無處不微,無時不微,無微不談。要說現代的年輕人幾乎全民入微也不為過,可見,微勢力的影響,尤其對年輕人的影響有多么廣泛。正因如此,政府部門陸續開通了與群眾溝通問政的官方微博,大型服務行業也相繼開通了微信業務平臺,各行業都相繼開發微產品……隨著微用戶的人數激增,微行動正不知不覺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微文化也越來越成為一種新的潮流,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可。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在忙碌而快節奏時代的一種調和,微型文化的影響和作用必然有其一席之地。也正因為此,在教育領域中,開始興起微課程的研究與實踐,各學科都在探究微課教學,那么如何利用微傳播的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傳播介質,發揮教育功能?巧用德育微視頻,提升德育實效性,是一條可探究的德育途徑。
當前德育工作的現狀
1.德育地位不高
雖然都在強調德育為先,但是實際情況是德育工作在學校始終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況?!罢f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德育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隨時都可以為其他工作讓路,德育活動的開展更是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這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再加上社會上功利主義的高揚而造成道德等品行在生活中的失落,這就更削減了德育對于學生的感召力。
2.德育內容滯后
學校德育工作將主要精力放在校規校紀的教育上,通過層層管理將學生束縛在規范里,這種重管理輕人格養成的現象非常嚴重,使學校德育工作變成單純的行為訓練。社會在進步,學校德育工作并沒有隨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而及時作出回應,不能有效接觸學生的思想實際,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并使其認同,就更難促使其內化。
3.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
很多學校把品德量化作為德育的“常規武器”,在具體操作中變成形式主義的簡單應付,通過加分、減分把學生的得分匯總后排序,便是一年的德育結果, 至于學生在此“加減分”之后是否養成自覺的行為,以及平時如何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做好細致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大部分教師考慮很少,甚至沒有考慮。學校德育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的流行,就使學生的道德內化嚴重受阻。他們往往是為追求表揚或為增加“品德分”作了符合規則的行為,但卻導致了言行與內心不一致等雙重人格的形成。
德育微視頻的德育價值
互聯網時代,也是“時間碎片化”的時代。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微產品已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微視頻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鐘,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可通過PC、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播放。
微視頻的特點就是“短、快、精”,它從出現伊始就進入了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因為其具有原創、新穎、豐富的特點,成為學生喜歡的一個信息載體,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個資源。德育微視頻,就是將德育問題制作成微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達到不斷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目的。
過去我們的德育工作都以說教為主,講真善美,對孩子要求高大全,但教育效果卻常常是蒼白無力,如今我們的德育已經落腳在做合格公民的教育點上,需要不斷創新德育方法,而微視頻的制作、傳播就是一個很好的德育途徑。通過德育微視頻,可以深入細枝末節,觀察“微現象”,發現“微問題”,創造“微平臺”,開發“微產品”,實現“微體驗”;通過關注個性化,推動“微德育”。實踐證明,德育微視頻在實踐運用中具有三大特點:
1.實:德育微視頻都是師生從身邊的事出發,自己制作,貼近生活,比較真實,可信可用。
2.隱:通過小故事來展現問題的現象,淡化了教育說教,將教育理論隱含其中,對學生的教育有潤物無聲的作用。
3.多:德育微視頻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時空,可以呈現多層次的德育內容,制作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協作合力。
由此,德育微視頻運用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德育價值。
德育微視頻的可操作性
微視頻的“微”,就是內容?。盒‖F象、小故事、小問題、小策略、小收獲。所謂積小成大,積沙成塔,不容忽視。在學校利用微視頻開展德育工作是十分可行,也是可操作的。
首先,內容真實化。同學們可以自己做演員展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故事,自己攝制,在內容上絕對真實,容易吸引同學們的關注,也樂于進行討論。
其次,設備平民化。制作德育微視頻的設備非常尋常,手機、相機、DV等都可以,現在學生手里的手機幾乎都具備錄像功能,隨時可以進行實景記錄;
再次,操作簡單化。視頻制作的操作十分簡單,網上可以搜到各種制作軟件,跟著演示教程,簡單易學。
德育微視頻的德育實踐
我校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微視頻的作用,巧用德育微視頻,在提升德育實效性的探索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
1.發揮校園電視臺作用。利用學生校園電視臺的力量,自行制作一期期有德育內涵的視頻節目,定期在班會課上進行播放。通過微視頻的傳播,不斷滲透教育理念,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應。學校還通過校園大屏幕播放微視頻,擴大影響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和事,以自己的方式發現美、記錄美、展現美,傳遞校園正能量。
2.學生自制微視頻進行話題討論。
我校的德育主陣地就是各班的班會,為了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有效實施,我校按年級、分學期制定了德育模塊,將基本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德育內容具體細化分解到每一個月。班主任根據模塊內容對學生實施相關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多以召開主題班會為主。因為學生有鮮活的思想、無限的熱情、無邊的想象力,有展示自己的愿望,所以,主題班會的組織就是學生鍛煉的平臺。以前學生們都是喜歡現場演繹一些身邊的小故事來進行討論,這樣的形式常常會因為學生笑場或緊張而影響教育效果,現在有了微視頻的引入,同學們可以事先將身邊的事情進行演繹,制作成微視頻,在班會課展示環節播放即可,這樣既保證了播出的質量和話題的嚴肅性,同樣也很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達到討論分析的目的。
3.組織微視頻比賽。我校根據教育的實際,為了營造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要學會關注身邊人和事的德育氛圍,組織了微視頻比賽。學生交來的作品涵蓋了技能展示、專業實踐、校園生活、心理成長、價值觀認識等內容,也表現了同學們關注時事、關注成長的心理需求。在2012年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分院組織的首屆“德育精彩瞬間”的微視頻評比中,我校的選送微視頻作品《讓感恩的心飛揚》、《模擬法庭》、《“音詩畫”朗誦比賽》獲得兩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的好成績,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創作的熱情,也提升了師生創作的水平,達到了通過德育微視頻,有效發揮德育功能的目的。
德育微視頻的德育功能
德育微視頻的制作主體一般是由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參與制作完成的。制作的基本步驟是:立足現實(觀察而來)——尋找問題(真問題)——內在分析(原因分析)——解決方式(確定策略)——理念支撐(價值提煉)——形成腳本——視頻制作。單從這些環節的完成,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學習力等綜合能力。制作微視頻的過程促使師生從習慣的細節,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追問和思考、去發現和研究。班主任把自己從德育教育的執行者變成為德育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者。師生在可為的、有趣的、甚至簡單的研究當中共同享受教育的樂趣和成長,在享受當中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的行動方式,這也是德育微視頻所發揮的最大作用。
利用德育微視頻開展德育工作,我們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預期的效果:
1.為師生的創作、學習提供了一個現實平臺。
2.讓班主任教師成為教育生命成長的主體,而不是簡單重復的被動體。
3.激活班主任教師的創造熱情,激活教師的成長。
4.是對班主任教師德育工作培訓的一種補充,因為制作和欣賞過程就是一種成長的促進工程。
5.學生可以在制作德育微視頻的實踐中實現自我完善,不斷成長。
6.可以將學生的思維習慣引導到德育教育研究當中來。
7.通過微視頻,師生可以形成成就感和自豪感。
德育微視頻聯系生活,貼近社會,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它的課程形態體現特定的價值主張和教育策略。培養最基本的公民素養,就應該從微德育入手,關注德育常態,創造屬于學生自己的德育故事,通過微觀察、發現微現象、找出微問題,演繹微故事、開展微研究、尋求微策略,幫助同學們成習——成事——成長——成人,這樣才是實實在在做真教育!
(責任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