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禮四儀”教育是江蘇省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的一項基礎工程。“八禮四儀”教育突出基本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融入“愛、善、誠、勤、儉、美”六種理念和價值取向,引導未成年人從小做起,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努力成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禮、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江蘇人。
抓好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社會風氣、社會環境也會對未成年人文明禮儀的養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而學校教育無疑是主陣地、主渠道,對未成年人文明禮儀的養成兼具示范、啟蒙、培養、引導、矯正等多方面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處在未成年人進入成年人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進行禮儀教育更為關鍵。
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八禮四儀”教育的必要性
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八禮”是指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盡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都已超過14歲,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在步入中職校以前或多或少都參加過,但“八禮”教育和“成人儀式”應該成為他們走向社會前開展禮儀教育的具體的規范和指導,使他們步入社會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很好地踐行該行業的職業禮儀,成為中華文明的實踐者、傳承者。
首先,由于種種原因,社會對職業學校的認可度不高,評價度不高,導致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成績普遍偏低,甚至是只要初中畢業,不管成績如何,都能進入職技類學校就讀。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在初中三年成績不佳、甚至很差的學生,其對自己思想上的要求、文明素養的追求也自然較差。對學生文明素質的培養一直是學校教育比較薄弱的環節,缺少系統性,更多地是對學生文明常識的灌輸,“養成”不足,更缺乏實踐性與長期性,更難以內化為學生具體的行為習慣。因此,加強對職校生的禮儀教育應該成為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并不斷予以強化。其次,各行各業對從業人員禮儀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后將直接接受社會各行業的檢驗。當前,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用人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考察也越來越重視。很多用人單位除了強調學歷、文憑、成績外,能夠體現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道德觀念、禮儀修養、團隊精神等也越來越成為企業用人的重要條件。只要具有“儀表不端莊、待人不講理、服飾欠妥當、語言較粗魯、行走莽撞”等等之一,比起溫文爾雅、儀表端莊、彬彬有禮態度溫馨的學生,很明顯,用人單位更會青睞和錄用后者。因此,加強對職校生的禮儀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和文明素質,更有助于他們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第三,社會在發展,文明在提高,禮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傳統向現代的轉變中,重視禮儀的傳統漸漸丟失,而現代文明素質的培養亦未同步跟進。與經濟日益發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一些國民群體性的陋習四面開花。現在社會上吐槽的人很多,容易遭人吐槽的事情也很多,其實不管人和事,絕大多數與文明修養有關。如,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國人在外旅游缺乏文明;如,高考前,一些大媽們不顧學校備考,依然執意大跳廣場舞。“中國式過馬路”、“到此一游”、“中國式排隊”、“壞人變老了”、“碰瓷”、“扶不扶”等等,可以舉出的事例實在太多太多,都一次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與思考。一些基本禮儀的缺失,必然導致文明素養的下降。學生在公共場合的一言一行,體現的是這個學校教風、校風,更大程度上也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明素養。禮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禮儀教育肩負著選擇、傳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使命。學校教育既要把優秀的中華民族美德轉化為青少年一代的素質結構,在此基礎上,形成嶄新的時代美德。對職校生進行禮儀教育,對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禮儀文化,形成時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八禮四儀”教育要突出行業禮儀
中等職業學校有別于普通中小學,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應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堅持普遍性,突出針對性。
堅持普遍性,就是要開展好基本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做到守規則、講禮儀、懂感恩、有責任、做好事,恪守社會公德,自覺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要按照“八禮”的具體要求,教育引導學生了解當代文明禮儀的基本規范,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成“講文明、懂禮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為習慣,長大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合格建設者。
突出針對性,就是要根據各個職業學校的特點,加強職業禮儀教育。社會各行業都有其自身特點,職業學校禮儀教育要抓住行業共性和個性,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真誠尊重。在交往過程中要以誠待人、講究信用,不虛偽、不欺騙,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職業、人格和勞動成果。
二是愛崗敬業。要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忠于自己所學專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為進入社會和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三是自律自信。引導學生注意慎獨、慎微,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時常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約束,同時做到自重、自愛、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除此之外,職業學校的“八禮四儀”教育應更多地該體現中職學校特色,要凸顯以下特點:
一要突出職業特色。中職學校“八禮四儀”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在摸清中職生特點、了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勞動觀念、職業意識、敬業精神、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教育和促進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合格技術人才。
二要突出就業導向。將文明禮儀教育與職業素養提升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全面加強中職學生的工作禮儀教育,幫助學生逐步完成由“學生”到“勞動者”的角色轉換,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三要突出專業差別。中職學校的“八禮四儀”教育不能“一刀切”,在全面提升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同時,也要針對不同專業,有側重點的開展相關禮儀養成教育。
餐飲服務。講究個人衛生,熟悉菜肴酒水,尊重客人選擇,服務熱情細致。在為顧客提供服務時,遵循先女賓后男賓、先客人后主人、先長輩后晚輩、先兒童后成人等原則;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挖鼻孔、掏耳朵、脫鞋、更衣,不對熟悉的客人指點、拉扯等。
商場服務。態度誠懇,業務精通,誠信經營,售后服務周到細致等。
酒店服務。著裝規范,語言恰當,禮貌迎送,主隨客便,尊重私密。面對客人的投訴,態度誠懇,按規章熱心幫客人解決問題,切忌急躁、爭辯、怠慢,推卸責任。因故不能完成服務的,要耐心向客人解釋并道歉等。
銀行服務。熱心周到,注重保密,講求效率,遇有急事的客戶,在征得其他客戶同意后,可提前辦理等。
其他行業的禮儀也有各自自身的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只有切合行業禮儀的規范要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行業基本禮儀的規范教育,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職業要求。
培養中職學生“八禮四儀”方法和途徑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學科滲透,力促文明禮儀教育全覆蓋
首先,將文明禮儀教育納入到必修課程體系中,通過對“八禮四儀”等相關禮儀的系統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幫助學生掌握交往技巧,積累社交經驗,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際操作,讓學生按照禮儀規范反復練習,如站姿、坐姿、握手、傳遞名片、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接聽電話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運用禮儀的原則和技巧,為其營造良好的交際環境和發展空間打下基礎。加強課程管理,做到“有教師、有教材、課時足、效果好”,使學生“學禮儀、知禮儀、用禮儀”。
其次,結合學校實際,加強校本德育課程的開發,使禮儀課程的設置更多地體現職業特色,根據專業的不同,教學側重也應有所差異,為學生今后的職業奠定基礎。如,酒店管理的側重于餐飲之禮,市場營銷的側重于言談之禮、待人之禮,會計及電子專業的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學生內在禮節的運用、溝通能力、電話禮儀、應變能力等。旅游類的側重于游覽之禮等。臨近學生畢業的時候,在就業課中要設置“求職面試禮儀”、“職場禮儀”等,從而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幫助。
再次,進行學科滲透,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有意識地進行禮儀教育,如,餐飲課程的對客服務禮儀、商貿課程的呼叫服務禮儀等。
2.突出職業學校辦學特色,強化校企協同育人
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是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中職學生的職業行為素養需要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形成,要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讓中職學生提前進入“職業環境”,在中職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見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將日常生活中的禮儀養成與職業禮儀訓練相結合,在提升職業技能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職業禮儀。充分用好技能大賽等大型的賽事,在參加技能大賽的同時全面學習掌握職業技能和職業相關禮儀。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導游”、“現在我應聘”、“我是領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范。
3.以學生社團為陣地,加強引導,努力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社團活動是學校鍛煉學生的搖籃,是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要積極引導學校各類社團,將社團活動變為宣揚文明禮儀的先鋒軍。利用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可以組織開展各種義務志愿服務,如,為社區居民修理家電等為社區和居民服務,在地鐵、火車站等公共場合的志愿者服務。在社團實踐中,文明禮儀教育與學生走得更近,并能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文明禮儀學習的行列中來, 從而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學習風氣和學習氛圍。
此外,還可以運用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經常性地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舉辦多種形式的禮儀講座,加強禮儀教育的指導等。學校可以成立禮儀隊,讓他們積極承擔校內外各種活動的禮儀服務工作,在大家面前展示禮儀的魅力;學校團委學生會還可以通過廣播宣傳欄等介紹名人禮貌處世、嚴謹修身的軼事,開展“明禮誠信”活動,制訂修身計劃發揮禮儀的自律作用;發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以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等活動形式弘揚文明禮貌之風,使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進一步推動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充滿禮儀氣息的校園文化。
4.以成人儀式為抓手,以點帶面,推動德育工作有序開展
精心組織中職學校的“成人儀式”,通過直觀、生動、鮮活、的儀式活動,培養孩子自尊、自愛、自重意識,使中職學生學會感恩、了解責任、勇于擔當,引導學生勇于擔當把個人理想和中國夢結合起來。同時,還要進一步研究建立長效機制,每一所中職學校都要組織“成人儀式”,并把“成人儀式”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項重要教育活動納入學校德育工作。
5.以家、校、社共育為方向,協調統一,積極構建全方位教育網絡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長的言談舉止以及教育孩子的內容,都會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因此家長良好的禮儀形象、家庭的文明禮儀氣氛都十分重要。可以召開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參加的“禮儀教育”主題班會,教師要向全體學生家長講解家庭禮儀,并建議學生家長支持學校教育的開展,使校園和家園的禮儀教育同步。學校還可以開辦家長學校,與家長共同引導孩子的成長。
影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和現代網絡媒體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對青少年的影響更不容忽視。對待這類信息,不能一味采取“禁”或“堵”的辦法,而要積極主動地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對之加以教育和引導,引導、幫助他們學會對自己負責;指導他們提高自我教育力,學會教育自己,指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保持并增強“善”的道德力。同時,學校可以通過各種社會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在禮儀運用中獲取知識,使其禮儀行為素養、禮儀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戴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