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馬佳佳,還有很多正在創業或已經創業的90后們,他們做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是思維方式竟然讓人覺得異曲同工。
以前90后老是被罵腦殘、非主流,但這不代表90后里就沒有正常順眼的孩子,吳妍林就是其中一個。平平靜靜地讀高中,讀大學,從小城市來到大成都,畢業之后不找工作,頂住壓力開了個農場,非要當農民。
“其實我考大學的時候就想讀農業,但是父母不同意。他們辛辛苦苦拼搏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從農村來到城市,我卻要從城市回到農村。”吳妍林說,“但我就是對農業感興趣啊,我喜歡自由生態的生活,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我自己喜歡的生活狀態推廣成大家也喜歡的狀態,傳播健康、生態、有機的理念。”
在吳妍林的堅持之下,父母只能妥協,拿出一筆錢資助她辦農場,吳妍林自己想辦法拉了幾筆投資,像模像樣地當起了農場主。
90后當農民有什么不一樣?“我決定要做農民,但不是去做傳統的種植,規模化生產產生規模化效益,或者依賴高精尖科技什么的。我就是要做個新時代的新農民,用一種新的模式和理念推銷農場生活,我只考慮創意。”
大膽的創意好像成了90后創業者的共同特征,馬佳佳也說這一代的消費者的關注點不再是:“產品是干嘛的?有什么效果?”,而是:“消費過程能給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能證明我是個什么?”
吳妍林有幾個同學也在創業,交流的時候什么都敢想,天馬行空,但真正落實的太少太少。“90后是有新觀念,但是沒有前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韌性。”吳妍林說道,“我也不認為我的農場現在就很成功了,還差得遠呢。”
出生于1992年的北京男孩季逸超,單獨一人做出猛犸瀏覽器、Rasgueado輸入法等。猛犸瀏覽器從瀏覽器設計到美工、開發、測試、運營等工作,全部由他一人獨立完成。
2010年7月開始開發“猛犸1”時,他才剛剛讀完高二。如今該軟件已經更新到第四代,是i-Phone上個人開發的瀏覽器里下載量最大的產品。
從十幾歲開發第一款APP時開始,季逸超就堅持兩個原則:不放廣告,堅持收費;面向全球市場。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對他說:“哪怕你失敗了,只要你還想創業,我仍然出錢。”季逸超說:“我的偶像不是喬布斯、比爾-蓋茨,只是約翰-卡馬克這個著名的‘席絲程序員’”。
約翰-卡馬克是享譽世界的程序員,id Soft-ware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很正,就是一個席絲程序員的感覺,一步一步在干那點事,全靠自己努力。他無法做到像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那種高度,但對我來說那個高度已經很牛了。我也想和他一樣不斷做出很酷的東西,讓人們記住我的作品,而不是我這個人,于是我就可以輕松地忙下一個作品了。”季逸超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目前,猛犸瀏覽器已獲得徐小平和紅杉資本投資,成立了PeakLabs,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的實驗室,主要從事互聯網產品的研發。2012年10月,在北京藍色港灣的電影院里,季逸超的Peak Labs召開首場產品發布會。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專程趕來做開場發言,徐小平坐在臺下等待著上場。季逸超講完,一個女孩喊了一句“太帥了,我愛你!”臺下笑成一片。
90后,真幼稚?假成熟?
1.英語培訓服務網站在聊網創始人張林軒
張林軒生于1992年,在美國讀完高中后,毅然放棄了申請大學的機會,回國創辦英語培訓服務網站在聊網。踏上創業之路后,張林軒曾多次帶團隊轉赴中美之間,還曾經擔任過環球雅思文書總監和長沙紫銘教育執行校長,對英語培訓市場和留學申請服務有著自己的理解。目前,在聊網已經獲得百萬元級投資,估值過千萬元。
2.神秘人Saic
Saic,1990年出生,網上難尋其真實姓名,“神秘”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從他的個人主頁上能了解到他參與設計、開發、運營過如“中文攝影雜志”“i Weekly\"等不少產品。2011年與80后沈一鳴一起創辦Clover·四葉新媒體。鮮為人知的是,韓寒最近推出的智能手機應用“ONE·一個”就是他們團隊負責設計開發的。
3.Powerhouse獨立設計師品牌擁有者楊詩薏
從代購做起,到成為獨立品牌設計師,楊詩薏上過法國時尚雜志封面,現在代理更多國外獨立設計師品牌。她在法國巴黎有家造型公司,負責時裝周時給明星做造型,和娛樂園中很多藝人都良好的合作。
木子(80后媒體人):我身邊的90后同事們差距太大,幼稚的幼稚死,喊她做個事情,眼睛瞪得洞大,腦子是懵的。簡單的一件事情要問我好幾遍,還畏畏縮縮的。成熟的又成熟得可怕,裝的人精似得,平級的同事不放在眼里,特別愛拍老板馬屁。聰明是真聰明
王曉曉(80后工程師):90后確實要比我們這一代人反應靈敏些,至少在我們這個行業,他們從小接觸的東西我們都是長大后才接觸到的,看來科技行業以后還是要看90后的。
羅年年(70后外企員工):其實我覺得人的修養如何跟他是幾零后關系不大。我遇到過簡直離不開媽老漢兒懷抱的,也遇到過特別獨立懂事、眼界開闊的。后者聰明靠譜,做事讓人非常放心,完全不像網上說的那些焦人得很的畢業生。腦殘也是有的
Faye(90后媒體人):我是90后,我表妹也是90后,但我實在受不了她。逮到我就開始說“偶吧”(韓語哥哥)如何如何,誰又欺負她的“偶吧”了,要去人肉別個。后來發展到找我借錢去看“偶吧”們的演唱會,以死相逼讓爸媽出錢送她去韓國。
栗子(70后家庭主婦):只不過在論壇上說了句“這是哪個”,就被一個小明星的90后歌迷瘋狂圍攻了……
世界是他們的
藍絲絨(80后律師):我覺得80后就不要湊熱鬧圍觀90后了,當年我們也不比現在的90后好到哪兒去,也犯過蠢,也有優秀人才,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數據
1.調查顯示,2012年68%的創業者是80后,16%是90后,對比201 1年調查數據(80后約為77%,90后創業者約為6%),80后創業者數量下降10%,90后數量上升10%。
2.一項關于90后的社會調查表明,60%以上的調查對象否認不關心社會。
3.2012年《浙江省90后大學生創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33.3%的大學生創業者認為缺乏新媒體方面的專業知識是他們投身新媒體創業的最大短板,23.33%的人認為由于缺少實踐經驗,新媒體創業對大學生而言像是紙上談兵。
4.《2012中國薪酬白皮書》調查顯示,作為職場新生代,“90后”員工離職率達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