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餐盤都在食物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你的每個選擇都連接著你與食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總會有人問我:“為什么從農場購買的蔬菜價格會這么貴?難道只是為富人服務嗎?”
我們在超市或者菜市場購買的蔬菜,通常被我們稱為“商品菜”,就是能夠配送給會員的品相比較好的蔬菜,例如蔬菜不能有太多蟲眼、黃瓜不能太彎、西紅柿不能有畸形果等。有機種植的蔬菜并非品相都不好,但種植過程的科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當,就可能有比較低比例的商品果。再加上某些時候儲存不當、長途運輸丟失損耗、中間環節比較長,就導致食物損耗。要知道,超過30%生產的食物到達餐桌前就被浪費掉了。這些浪費的食物占全球食物總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還要調整我們的消費價值觀。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并非食物鏈越高則飲食越健康,而過高的食物鏈則面對的是更高的資源消耗量以及更高的成本。為什么我們有錢之后會購買寶馬、奔馳汽車,有人告訴我這是一種品質的象征,那么為什么在支付真正食品的價格時卻總是認為貴呢?對于很多人來說,消費有機食品需要改變生活方式甚至是價值觀。自從做農業以來,我去逛商場的機會減少很多,但每次去都會有很強烈的感受,比如一雙品牌的鞋就要500甚至更高的價格,一件衣服也要幾百上千元,而這些工業化的產品的生產時間和投入勞動的辛苦程度怎么能和一棵至少要45天才能長成的小油菜相比?
于是,此時我們得想想廉價食品的真實成本是多少。首先,肯定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如種子、化肥、農藥,還有勞動者勞動力的投入,就單獨生產氮肥一項每年使用的天然氣就占30%;其次,還應該包括農藥和化肥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成本,目前中國的水源污染第一位就是由種養殖污染導致的,貢獻率甚至高達50%以上;當然,還要包括不健康的食品對人身體的損害而需要支付的醫療成本。
這里我們不能忽略掉常規食品體系很多方面都有補貼。例如,大型的養殖場和屠宰場有各種政策的支持和保護甚至補貼,對于玉米種植的高補貼使得養殖成本越來越低,而在小型農場宰殺銷售就受到限制,且成本較高。常規食物體系中無論是科研還是商業中的物流等方面,都有大量資源的傾斜,而小型農場如果要自己參與這些體系,則成本更高。如果有機農業能夠從種子到餐桌的整個鏈條也能獲得常規體系的支持的話,那么有機食品價格自然也會降低。
總之,我遵循的健康飲食原則是,盡可能吃自然的食物(不是加工食品、垃圾食品),多吃有機的植物性食品,而且飲食要有節制。同時,盡可能自己做飯,并認真地體會每頓飯和家人共享的快樂。
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地球人口和資源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目前,有40%耕地土壤流失、過度放牧、肥力降低,森林變為牧場和農地,80%的熱帶地區的耕地是由熱帶雨林轉化而來的。
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容納農業的出現,都市農業作為人重新與自然建立連接的一種形式,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同期興起,周末的都市農夫開始過著“半農半工”的生活,周末到城市的郊區農村做農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訂購當地社區支持型農場的農產品,吃在當地、吃在當季,消費者變成了農戶的投資者,預期回報是一年的健康食物;消費者還是共同生產者,給農戶提供各種支持;農戶則承諾生產多樣化優質的食物、生產過程透明、推動社區食物安全。在城市里已經逐漸消失的市集又開始出現在市中心,人們重新回歸烹飪。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更有效利用土地,建立更合理的飲食結構。消費者、農戶之間架起一道友善溝通的橋梁,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重新構建一個公共的空間,這個空間是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誠信、關愛、尊重的基礎。
每個人的餐盤都在食物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你的每個選擇都連接著你與食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你,今天吃什么?
石嫣: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全國健康家庭聯盟健康傳播大使。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原小毛驢市民農園名譽園長。現為分享收獲CSA項目創始人與負責人。中國社區支持型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重要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