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和實際經濟狀況,務實地進行教育消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才管道、就業途徑,個人、家庭和社會在教育上投入的金錢、時間和精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回報。
人們增加對教育消費的需求是一件好事,它所體現的是對教育的重視,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但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還較低,尤其是中西部農村,收入水平還很低,不少家庭為了供給子女上學讀書,不得不花費家庭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儲蓄。還有不少家庭實在負擔不起,只能讓子女失學。在這種狀況下,教育高消費可能意味著更多貧困家庭子女不能享受教育。因此,提倡全民理性教育消費是非常緊迫而且必要的。
理性教育消費就是教育消費者在能實現其教育投資最大效用的前提下,選擇具體的教育投資方式進行教育消費。即每個家庭根據自身的能力、興趣和實際經濟狀況,務實地進行教育消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才管道、就業途徑,個人、家庭和社會在教育上投入的金錢、時間和精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回報。對教育消費個體而言,樹立理性教育消費觀是當務之急。理性教育消費觀既是一種科學的風險投資意識,也是一種務實的投入和回報意識。具體到每一個教育消費者,既要考慮到學習知識對于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又要考慮到社會、技術、產業在進步,還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既要考慮上學的預期回報,又要分析家庭實際情況、學生興趣和創造力潛能等實際情況。
在當前形勢下,政府必須肩負起管理和規范的責任,讓大多數人能夠承受得起教育消費,確保未成年人接受基礎教育,從而有利于緩解和消除社會的貧富懸殊。國家在嚴厲打擊亂收費問題的同時,還應深入調查研究,合理調整和確定學校的收費標準,與多數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相協調,讓更多的學生升學有望,讓教育行業沿著正確健康的軌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