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即將結束,暑熱漸退,之前還藏伏著的金秋之氣便日漸顯露出來,節序也相繼邁入了“立秋”“處暑”時節。“立秋”交接“處暑”,古書《群芳譜》有云:“陰氣漸長,暑將伏而潛處也。”如何安度這兩個節氣,還需按“四時養生論”調整作息、起居。
立秋養生
1.起居:少吹空調,調攝精神
立秋屬夏秋轉換季節,天氣變化大,應盡可能少呆在空調房、少開空調,早晚適當添加衣物,對于一些年老體弱的人,應該換下麻將席、竹席等特別清涼的席子,可以換一些草席等低涼度的席子以防感冒著涼。同時,在起霧的早晨、太涼的早晨都不宜鍛煉,并及時添加衣物少受風寒侵擾,以此來預防一些感冒、支氣管疾病的發作。同時,精神調養上也應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
2.飲食:少辛多酸,秋瓜壞肚
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盡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油炸食品、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也不宜多食,而應該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也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中藥泡茶,驅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調理脾胃,為中、晚秋乃至冬季的健康奠定基礎。
3.運動:快走瑜伽,排毒解壓
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開始進補以增強體質。相比而言,排毒比進補更重要,因為進補的東西越多,代謝產生的“廢物”也越多,如不能及時把來自人體內、外部環境的毒素排出體外,對健康的危害會越來越大。合理運動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幫助皮膚和肺臟排毒。
處暑養生
1.起居:通風透氣,早晚添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2.飲食:減辛增酸,少食甘肥
雖然早晚涼爽,但白天天氣往往依然很熱,這時就要遵循養生原則進補,“養陰、多酸、潤燥、補肺”是處暑飲食養生的八字訣。除了蜂蜜,葡萄、蓮藕、杏仁也都是此季上好的養生美食。雖然動物性食物是補品中的良劑,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食多食,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因此也不宜多食。
3.運動:量力而行,精神調養
處暑過后,炎熱天氣仍會持續十多天,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此時應量力而行,避免過量運動。特別是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在早上晨跑時活動過量,會使血壓升高,血流變緩,極易導致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