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讀懂食品的配料表,僅僅知道“脂肪”和“鈉”遠遠不夠。想選到營養健康的食品,配料表上有幾類物質需要特別留意。
麥芽糊精。它是以淀粉或淀粉質為原料,經水解、精制、噴霧干燥制成的淀粉分解產物。
麥芽糊精比淀粉大分子容易消化吸收,添加到某些營養食品中,對于手術后消化能力差的病人等有一定益處。很多廠商將其添加到糊粉類的無糖食品中,而實際上麥芽糊精升血糖速度極快,可與白糖相媲美,并不適合糖尿病病人和減肥者食用。
另外,麥芽糊精作為填充劑添加到蓮子粉、山藥粉等滋補類糊粉食品中,會降低天然食材的比例。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閱讀食品配料表。與麥芽糊精類似的還有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玉米糖漿等低營養價值配料。
氫化植物油。它是利用催化加氫的方式,把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室溫下呈現液態的植物油轉變成室溫下呈現固態的油。氫化植物油對熱較為穩定,不易氧化變質,還可以改善食物口感,因此常常用于面包、餅干、糕點等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氫化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而加工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已被證實可能增大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日常應特別小心含氫化植物油配料的食物,包括“植物奶油”、“人造黃油”、“起酥油”等,含有這些配料的往往都是低營養價值又容易令人發胖的食品。
磷酸和磷酸鹽。磷酸主要用于碳酸類飲料,而磷酸鹽廣泛應用于飲料、冷飲、加工肉制品等。作為品質改良劑,它們能通過保水、增稠等作用,改進食品的口感,延長食品保質期。比如說,加了磷酸鹽的肉腸能加入更多的水分。
磷酸鹽本身毒性很小,但過量食用也有潛在的健康風險,主要是妨礙鐵、鋅、鈣、鎂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增加骨質疏松和腎結石的危險等。
有些食物 少在早市買
很多中老年朋友喜歡起大早逛早市,就圖個新鮮便宜,但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合在早市買,《百歲養生》提醒您,下面幾類食物最好到正規超市選購,減少食品安全風險。
鹵味。早市的鹵味攤大多十分簡陋,缺乏相應的低溫冷藏、滅菌等衛生設施,極易導致鹵味食品變質。再加上有些經營者缺乏衛生意識和習慣,操作時生熟不分,增加了食品再污染的幾率。
干貨。早市上的干貨大多散裝開口放置,若遇上陰雨天氣,很容易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導致提前變質。
腌菜。腌菜在制作過程中容易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一般情況下,該物質在開始腌制后的兩三天到十幾天之間含量最高,20天后含量開始下降。但早市上的攤販沒有這些知識,往往腌制幾天就拿來賣,而此時往往是亞硝酸鹽產生量最高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