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上,人們總是將目光盯著歐美國家,感嘆著中國教育和他們的差距。其實,隨著中國教育的發展,其對周邊國家學生的吸引力也在與日俱增,尤其是一些東南亞國家。這種吸引力不僅僅表現在留學生的增多,更表現在他們對國內高校到當地開設海外分校的需求日益強烈。從極具特色的專業類的院校到更現代化的綜合性大學,已經和即將有一些高校將在海外開設分校,將中國教育傳播出去。
北語:利用語言文化建立分校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最早在海外開設分院的高校之一。自1991年開始,北京語言大學已經在韓國、泰國新加坡開設了海外分校。1991年1月,在華文教育發達的新加坡,北語與新加坡邁新機構合辦了中國語言文化專業新加坡學位班;1997年9月,北語在韓國的第一個辦學點“北京語文學院”成立;2002年4月,北京語言大學與泰國易三倉學院聯合創辦了北京語言大學曼谷分院,主要培養漢語言專業經貿方向本科生,同時還開辦了預科教育以及多種形式的短期漢語培訓,北語曼谷分院是泰國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學位課程的華語高等學校。2004年6月,北京語言大學與韓國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團YBM/Si-sa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協議,成立YBM/Si-sa北京語言大學漢城中國學院。
據了解,北語在海外的分院以中國語言文化專業學位班以招收本土學生為主。國外的分院按照北語的教學標準設置課程、提供教材和教學管理,由北語選派教師到國外授課,除了學歷教育外,還有非學歷的語言培訓,學歷教育的論文答辯在當地完成,按照當地的標準收學費。該校相關負責人認為,不能被動地等待留學生上門,那樣不利于從現有的留學生招生制度和辦學思路的模式中走出來;也不能單純注重留學生教育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留學生教育的社會效益。留學生教育是一個大的市場,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漢語,僅靠國內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開拓海外的教育市場很重要。
曼谷學院是北京語言大學在海外開辦的第三所分校,于2012年5月正式開學。學校招收泰國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在職人員,開設漢語語言專業經貿方向本科學士學位等課程,學生在修滿一定學分后可前往中國進修,也可直接通過答辯,獲得中泰兩國認可的文學士學位。
泰國易三倉大學位于首都曼谷,是泰國第一所國際大學,也是泰國最早采用全英語教學的高等學府。該校得到美國、歐洲、中國、澳洲承認學歷,畢業生可到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攻讀更高學位,學分連續計算。易三倉大學擁有一支由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組成的教師隊伍,英語教學,選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的教材和教程,學分制。其中工商管理、計算機專業在亞洲處于領先地位。為拓寬人才培養渠道,促進兩校學生間的交流,北京語言大學與泰國易三倉大學簽訂協議聯合辦學。
2013年10月,北語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召開北京語言大學曼谷學院發展專項工作會。據曼谷學院院長李志雄介紹,截至2013年,曼谷學院已經為泰國培養了各類優秀漢語人才400多名,擴大了北語的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目前也面臨著亟待解決的規模小、專業單一、發展停滯和教師成本較高等問題,非常需要得到北語方面的指導和支持。
北語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張寶鈞表示,“曼谷學院是北語海外辦學較為成功的案例,曼谷學院在為泰國培養漢語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為在泰國宣傳我校,促進北語與泰國教育機構的合作,以及招收泰國學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北語對曼谷學院寄予了很大期望,在目前中國加強與東盟合作的良好事態下,應進一步擴大合作規模,規范合作模式,保證合作各方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取得雙豐收。”他認為,曼谷學院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北語將繼續加大對曼谷學院的支持力度,完善管理機制,確保曼谷學院未來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針對曼谷學院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會議在教師派遣、擴大合作對象、開設新專業、增加曼谷學院的招生職能與校友會工作職能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上海醫藥高專:強化專業優勢
2012年,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啟動“芝加哥分校”建設,這是中國高職首次到美國辦學,輸出優質職業教育。美方為上海醫藥高專的芝加哥分校開辟出了獨立的校區。從2013年起,這所分校與芝加哥市立大學聯盟合作招收美國本地高中畢業生,第一年初定招收300人,以后將逐步擴大招生規模。
護士緊缺是世界性難題。按照美國臨床標準,床位和護士配比應為1∶1,但目前實際為1∶0.8。鑒于美國高校護理專業招生人數有限,且很難擴招,不能滿足需求,芝加哥市立大學聯盟向上海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明確提出設立“海外校區”要求,創辦“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芝加哥分校”,共享中國的護理和傳統醫學教學資源,并以此推動雙方教師、學生互派和科研合作。芝加哥市立大學聯盟是伊利諾伊州第一大的社區大學,下轄8所公立社區學院,設有近千個專業,在校學生超過13萬人,與本州52所本科類院校有學分轉移計劃;其衛生類專業的教學醫院遍布芝加哥全市,畢業生就業率100%。
據了解,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與國際交流已逾10年之久。該校為引進高端人才,專門“重金”聘用東方學者,在第一批的48名東方學者中,有3名老外。目前執教于上海醫科高等專科學校的瑪麗·萊姆,就是其中之一。為了完成教學夢想,瑪麗從美國“搬”來了她的整個教學團隊,浩浩蕩蕩一行17人。上海高校東方學者崗位計劃于2007年底正式啟動,主要資助從海外引進、在上海高校從事學科建設的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及其團隊。
說起瑪麗和上海的緣分,還得追溯到1998年。當時,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了多個中外合作教學項目,中美合作護理專業就是其中的一項。作為合作方的美國鮑勃·瓊斯大學、格林威爾醫院集團,派出他們的護理專業講師、圣佛朗西斯醫院行政主管瑪麗·萊姆博士作為專家到上海擔任該合作項目的外方主任。
瑪麗來到學校之后,總結出了當前護理教育和實踐中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護理院校傳授的執業標準低于國際認可的水平,教學計劃、教材、教學內容、設備更新等都存在差距;二是護理教育層次不清晰,本科、專科、中專等不同層次的學校存在各自為戰的局面;三是課堂教學、模擬病房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的標準不統一。
瑪麗從美國“搬”來的17人的教研團隊,常駐學校,也把國際認可的一整套護理操作標準原原本本地移植到學校來,包括重新制定學生教學計劃,編制教材,建立護理材料庫、音像資料和實訓設施等。“老美團隊”的教研領域,覆蓋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基礎護理以及精神護理等護理學的所有領域,推動著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這一學科建設飛速前進。
2003年,在瑪麗的組織推動下,來自中國、芬蘭、挪威、荷蘭、澳大利亞、美國等8個國家的知名護理學院共同商議成立了“國際護理教育委員會”,定期舉行國際護理教育會議。
如今,隨著在國際舞臺上頻頻亮相,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也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上海護理的地位慢慢得到了國際的認可。“老美團隊”給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留下一個過硬的紀錄:該校學生在“美國國家注冊護士執照考試”的通過率超過80%,而在美國,非本土外國護士參加這一考試的平均通過率也僅為30%到40%。由于長期有一支國際的隊伍,該校實現了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芬蘭、瑞典、挪威、荷蘭等9個國家19個學院實行學制互通、學分互認。“至此,學校才有了到美國辦分校的底氣。”該校校長巫向前表示。
蘇州大學:創辦首家海外大學
2012年10月,中國首家國內大學創辦的境外高校——老撾蘇州大學在萬象舉行首批本科新生開學典禮,這是老撾教育部門批準建立的首所外資大學。據了解,老撾蘇州大學由中國蘇州大學在老撾首都萬象創辦,2012年開始招生,首屆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兩個專業招收了30名全日制本科生。除了老撾政府規定的常識或特色課程聘用老撾高學歷師資外,其他課程全部由中國師資承擔教學任務,用中文授課。
老撾教育和體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森·西松春努說,作為老撾政府批準設立的第一所外資大學,老撾國家教育與體育部對老撾蘇州大學非常重視。老撾政府財力有限,靠國家自身實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提升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因此,非常需要來自經濟和教育發達國家的幫助。他希望老撾蘇州大學辦出質量、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真正成為老撾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撾蘇州大學常務副校長聞曙明介紹說,老撾蘇州大學新校區將于2014年完成建設,同時學校也將逐年申辦新專業。預計經過10年至20年建設,學校將發展成為在校生規模5000余名,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學歷教育,擁有漢語培訓及其他技能培訓體系,開設具有與老撾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建設有臨床醫院,在老撾國內及東南亞處于領先水平的一流綜合性大學。
蘇州大學早在2007年就已經和老撾展開教育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蘇州大學打算在該國首都萬象籌建老撾蘇州大學。2009年,蘇州大學獲得老撾政府批準獨立舉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成為取得該項許可的第一家外國教育機構。2012年,這一項目獲得老撾教育部批準后,開始招生。
據了解,老撾蘇州大學占地面積約為300畝,總投資2500萬美元,辦學資金主要由蘇大籌措,經過努力,與蘇州一家企業共建。現階段大學的師資由蘇州大學派出,目前已經派去10余位老師,將來逐步實現老撾本土化。目前該校正式獲得老撾教育部關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兩個本科專業和漢語言培訓辦學許可。到2015年,將開設法律、管理、旅游、計算機等專業。2020年,還將陸續開設機械設備、通訊電子、軌道交通、醫學類專業。學生畢業后,還可能獲得“雙文憑”。一個是蘇州大學的文憑,另一個是老撾的文憑,學生在校期間還可獲得獎學金。
聞曙明介紹說,老撾蘇州大學配備的教師必須符合四條標準:首先,要有出國教學或留學背景;其次,能夠用流利的全英文教學;再次,具有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職稱;最后,如果是教漢語的老師,必須來自于文學院,必須有專業背景,而且必須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老撾有5所公立大學,最高全日制學歷教育為本科。現有的5所公立大學僅能招收約10%的高中畢業生入學。”“我們的到來正好解決了一部分老撾的就學壓力。”
而選派什么樣的管理人員去老撾,似乎沒有明確的標準,“但其實在老撾蘇州大學工作的管理人員也是有一套選拔邏輯的。”聞曙明解釋,首先素質要好,有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基本上都是優秀的黨員;其次能力要強,基本上要是多面手,能文能武;再次,他們大多具有海外教育或管理背景,并需要有民辦學院的工作經歷,這樣才能精通民辦教育的規律;最后,具有語言天賦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學校受不受歡迎,從生源上大概能看出來。”聞曙明介紹,為滿足老撾人學習漢語的濃厚興趣,并為老撾蘇州大學的本科招生儲備生源,老撾蘇大2012年開設了個暑期漢語強化班,并從中國蘇州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派出了一流的漢語培訓師資。
“我記得,那時培訓班開班廣告剛剛發布,咨詢、報名的人就特別多。”聞曙明回憶,“首期漢語言培訓班2012年7月9日開班當日,有學員人數近40人,之后又不斷有人中間報名、試聽,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學校教師、自由職業者以及大中小學學生等。而老撾人口只有650萬。”聞曙明說,“這種背景下,有這樣的報名結果,多少能夠說明老撾蘇州大學在當地已經備受矚目,等到新校區建成,我們的招生能力應該會滿足更多學生上學的需求。”
2013年1月9日,應本科班學生要求,老撾蘇州大學部分師生舉行了一場別具特色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包餃子,以迎接2013年新年到來。“一開始,學生們看到一個個餃子出來都覺得很了不起,然后就自己學著和面、剁餃子餡、搟餃子皮、包餃子,當然包出來不是那么好看,但氣氛可是非常好啊,明顯感受到了當地學生的熱情。”聞曙明說,“吃完了,學生們把剩下的餃子分一分打包拿回家了,說是給父母嘗嘗自己的手藝。”通過這些中國文化的交流,學生們對中國和中國教師的好感度直線上升。聞曙明說,根據學生打分的考核信息,上漢語課的中國老師最受青睞,尤其是上課方式比較生動、活潑的,老師親和力強的。“漢語老師們會經常收到學生從家里帶來的食物,比如粽子、糕點等。與本土老師相比,學生們認為中國老師上課更認真、負責。”
廈門大學:教師面向全球招聘
2013年2月初,廈門大學在馬來西亞舉行了校區建設的簽字儀式。“能不能有一所中國大學到馬來西亞辦分校?”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曾發過這樣的疑問。2011年3月,馬來西亞高教部副部長何國忠在與我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會晤時提出,希望有一所中國大學到馬來西亞辦分校,教育部經研究選中廈門大學。2012年11月,廈大正式同意接受馬方提出的邀請。“師生都很支持,認為這符合廈大建設國際性大學的發展戰略。”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說。
在國內,廈門大學雖知名但不“拔尖”,為什么偏偏選中廈門大學?這背后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朱崇實表示,“廈門大學是由愛國僑領陳嘉庚于1921年創辦的。92年之后,廈大回到嘉庚先生成長的馬來西亞創辦分校,這是歷史的回饋。”二者關系還不止于此。在上世紀50年代,廈大設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海外函授學院,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遠程教育;2003年初,廈大與馬來西亞最高學府馬來亞大學結成姐妹校。馬來西亞總理中國事務特使黃家定認為,正是這種學術互動,讓廈大成為馬來西亞學界較為熟悉的中國知名高校。如今,廈大的在校馬來西亞留學生已有200多人,是該校人數最多的留學生群體之一。
廈大的實力也讓馬來西亞十分看重。黃家定表示,廈門大學是一所與東南亞接觸較廣、國際化傾向比較明顯的中國重點高校,廈大的前沿學科如東南亞研究、海洋科學、工科、商科、會計、中西醫藥都是中西兼容,有很強的學術品牌,是中國當代軟實力的表征。
據悉,廈大在馬來西亞的分校將占地150英畝,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耗資據稱約合人民幣12.6億元。馬來西亞國有企業森那美集團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向廈大出讓了約900畝土地。廈大的合作伙伴馬來西亞新陽光集團是一家華人企業,其總裁是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副會長及署理會長。新陽光集團將出資建設校區,供廈大租賃使用,15年到20年后歸廈大所有。
廈門大學分校計劃于2015年招收首批學生,至2020年將實現每年招收1萬名學生的目標,包括9000名本科生和1000名研究生。其中,馬來西亞本地生源、中國國內生源以及其他國家(地區)生源各占三分之一。分校首階段將設5個學院,分別是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工程、醫學院、經濟與管理以及中國語言與文化,下設電子、生物工程、化學工程、醫學、資訊通訊科技、商業與經濟、中文及中國文學等科系,主要教學語言為英語和中文。“設立這些學院是我們在馬來西亞經過多次調研,并充分征求多方人士的意見后確定的。應該說,這些都是馬來西亞社會所需要的學科。”朱崇實介紹,第二期還將設化工與能源、生物工程、海洋與環境、材料、動漫與傳媒5個學院。
至于教師配備,分校將面向全球招聘,一部分在當地招聘,更大部分將來自歐美,還有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生師比保持在15∶1的比例。招生標準也十分靈活: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要符合馬政府要求的大學入學的標準;來自中國的學生要符合兩國政府要求的大學入學的標準;來自其他國家(地區)的學生要符合兩國政府要求的留學生的入學標準。學生的學位、學歷證書等文憑均由廈大頒發,與廈大總校學生無異。朱崇實表示,分校是一個獨立法人,是在馬來西亞登記注冊的一所大學,同時又是廈大的一個組成部分,管理模式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分校將參照當地大學學費來制定學費,原則上低于其他在馬辦學的外國大學、高于馬來西亞本土私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