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海外分校作為跨國辦學的興盛形式,以建立海外校園,輸出本國教育的辦學形式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在輸入國所在地接受更加優秀的高等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美國始終在輸出國中占有主導地位,輸入國則以中東地區居多。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紛紛輸出本國教育。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趨勢日益顯著。英國一個研究機構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大學到本國以外的地區設立的國際校園一共有162個,這個數目在最近三年內增長了43%。而深入異國的學校雖然為學生拓展了視野,但也時刻面臨文化沖擊。
美國:避免發生文化沖突
國際校園的校方和學生都面臨著截然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環境。紐約大學阿布扎比校園的國際教育和推廣部門負責人布蘭登指出,他們對申請入學程序有特別規定,申請者必須在申請時就先到阿布扎比,目的就是要減少異國生活適應不良的情況。奧科特則強調,學校有責任對地主國多加了解以確保辦學品質。他說:“建立這種合作關系的挑戰之一是要確保你事先在文化、語言、社會規范、禮儀等方面作好準備。而這正是發生大多數問題的地方。文化上發生沖突也許并不是有意的,但是好心不一定總是帶來好的結果。”
盡管開設國際校園已成為新趨勢,但這幾年下來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奧科特歸納出兩個原因:“第一是他們不了解市場。他們預測這個科目在那個地方會吸引很多很多學生,但最終無法在財政上達到這個目標。第二個原因是對當地文化、語言和社會規范等方面不了解,在一個他們沒有做好準備應對的新環境中運作。”
奧科特預測國際校園會繼續增加,因為受到金融風暴波及的學術機構可以從拓展全球市場中獲得一些回饋。
阿聯酋:打造“高教自由區”
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的國際大學城自稱是全球唯一的“高教自由區”,隸屬于阿聯酋國有迪拜控股集團旗下的特康投資公司,占地約1.7平方公里。
阿聯酋設立該大學城的目的除了滿足本國公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外,也是為了加強知識經濟以降低其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借助石油財富,阿聯酋為進駐大學城的高校提供豐厚的經費,曾贈予紐約大學5000萬美元。在經費支持之外,進駐大學城的高校還享受類似于自由貿易區的政策優惠:分校由國外高校100%擁有,完全免稅,收入可直接轉回阿聯酋之外的校本部,對國外學生和教職員工辦理簽證予以協助。目前,在該大學城辦學的海外高校來源國既有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有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發展中國家。
印度:既輸入也輸出
印度在國際高等教育市場上既是輸入國,也是輸出國。據印度媒體報道,目前有50余所外國高校計劃在印度開設分校,許多英美高校將印度視為未來的巨大市場。按照現階段的印度法律,外國高校可以通過與印度高校合作的形式開辦分校,而這一政策可能會在近期作出調整。正在印度議會審議的海外教育輸入議案如果通過,外國高校將可在印度直接建設分校校園,不過該議案遭到了印度左翼政治勢力的極力反對。
雖然歐美高校對開發印度教育市場寄予厚望,但是印度政府高層態度并不積極。據去年11月隨英國教育部長訪問印度的前英國高等教育顧問威廉·勞頓說,負責接待的印度官方人士對外國高校直接在印度開設分校不感興趣,傳統的與印度高校合作辦學的模式可能還是現階段比較現實的方式。印度政府對本國高校赴海外辦學態度積極,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2009年曾表態支持印度理工學院和印度管理學院赴海外辦學。
韓國:只引進最優秀的課程
松島全球大學園位于韓國仁川的松島自由經濟區,是仁川市2004年開工的松島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韓國政府的支持。學園占地0.73平方公里,校舍于2009年由仁川市籌資開建,校園建設和管理由韓國知識經濟部和仁川自由經濟區監督。大學園計劃引入10所海外高校。按照仁川市政府設想,大學園并不采取常見的海外分校形式,而是一個國際高校的集合體。大學園的設施管理由獨立的管理方承擔,海外高校只負責課程的開設和教學管理。仁川市政府希望海外高校將各自最優秀的課程引入大學園,以此形成類似于一所綜合性大學的集合體。韓國延世大學在大學園旁邊設立了新校區,以方便與進駐的海外高校互動交流。
仁川市和延世大學于2007年開始陸續與海外高校簽署合作協議,大學園的第一批課程計劃于今年秋季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