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新浪微博上突然有一條消息,登上了熱門話題第一名,內容是“領導夜闖女生寢室、老師威脅學生搬寢、不搬就沒有學位”,這條微博其實是:位于遼寧錦州的渤海大學近日通知2011屆部分學生更換寢室。不過該微博所用的一些字眼確實起到了效果,該話題被迅速轉載和討論,并一躍成為當天新浪微博熱門話題第一名。這樣的熱度也引起了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可以說搬宿舍已經不是渤海大學一家的事情了,而是成為了整個網絡和社會關注與討論的焦點。搬宿舍在中國的大學并不少見,但像渤海大學規模這么大、遭遇抵制如此強烈、產生影響如此之大的并不多見。
事件回放
6月29日,渤海大學發布的一條通知。當天下午6點多,渤海大學微博協會發布了一則署名渤海大學寢室調整工作小組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本次調整寢室方案,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的。對于調整過后,部分學生遇到的具體困難,學校會認真妥善處理。
不過,這個大規模的搬寢室的通知卻遭到學生的普遍反對,學生們稱新宿舍條件差、不安全、路程遠等,他們還爆料,校方說不搬就不給學位證。一次換寢事件為何引發學生們激烈反應?留給渤海大學2011屆女生的選擇,不是“搬或不搬”,而且搬到哪里。而對于可能搬到的地方以及搬遷的方式學生們都不太滿意。
此次搬遷抵制最強烈的是2011屆的女生們,因為他們要搬去一個已經封閉了3年據說曾發生過強奸案還鬧鬼的專家樓。據了解,該樓位于渤海大學東校區,距離渤海大學本校區有超過40分鐘的車程。有渤海大學學生說:“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寢室會留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搬去的地方,一個是我們爭議比較大的專家樓,以前沒有人管理,上面住宿,下面辦公,早不作為寢室使用了。還有一個是文理學院,七八人住,落差大。最過分的是校外的寢室,特別特別的遠,要坐一個多小時車來學校。”
盡管學生們百般的不愿意,學校搬遷的工作卻沒有停滯不前。此前學校曾開過一次會,要求每個學生單人抽簽,抽到哪就住哪。有學生表示,學校覺得這就是公平,但根本沒聽過學生們的意見。他同時說:“29日,學校讓我們在搬寢室名單簽名,后來又讓班長代簽,所有的班級都是。簽名特別著急。”
學校粗暴的做法遭到了學生們強烈的抵制。部分學生用激烈的行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網上流傳著一組照片,圖上是從各個角度拍攝的一扇損毀的門。圖片說明是渤海大學“領導夜闖女生宿舍,揚言不開門就不給學位證,硬生生把門踹變形了”。29日晚上,發微博的用戶就已顯示不存在,渤海大學其他女生表示,只聽見聲音,沒敢開門看。
有學生說:“在29日晚上,幾個女生在走廊里起哄,敲著什么,特別聲大,喊‘不換寢室不換寢室’。當時有守著的老師,直接就把那幾個人女生抓住了。當時我們在寢室,沒有親眼看到。但是能感覺到,好像是那幾個女生跑動的聲音吧,感覺整個樓都在顫。”
同樣,夜闖女生宿舍也被學生用手機拍成了視頻傳到了優酷視頻上。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當晚有學校領導帶領一群男生,據說是學生會干部,夜闖女生宿舍。他們撞擊一間女生宿舍的門,巨大的撞擊聲伴隨著女生的尖叫,有女生試圖據理力爭也遭到了視頻中男領導的大聲呵斥。在撞擊聲、尖叫聲以及爭吵聲中,有女生因為驚嚇而開始哭泣。視頻傳到網上之后點擊量非常大,不過,渤海大學已經組織了相關力量進行了公關,到了7月1日這段視頻已經在優酷網上被刪除。不過,機智的網友們早已將此視頻下載,并上傳到各大網盤以供下載。總之,這段視頻以各種方式在傳播著。用網友的話說:“替渤海大學的領導保留一點證據。”
而學院里的老師則勸說學生們聽從安排。有同學貼出QQ聊天記錄,圖片顯示,名叫王鳳的老師說,如果因為此事影響學校招生工作,學生畢業就業可能有障礙。
渤海大學微博協會還表示,學生們議論紛紛不安全的專家樓,不但條件好,而且是唯一湖景房。不過,很顯然,在這個問題上,學生的看法與校方截然不同。學生認為,在湖邊的樓里,孤零零的樓,寢室與寢室近,陽臺很近,很破舊,是危樓,已經3年沒有人住過了。墻體不堅固,樓里陰暗潮濕,沒有裝修,臟亂不堪,電線還在空中轉。那個湖,學校可能說是欣賞湖景,但是下雨,湖里還發出一股臭味。
學校眼中的湖景房,學生眼中的無人區。為什么學校要安排換寢室?拒絕換寢室真的與學籍、學位掛鉤嗎?對此,渤海大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路程遠的東區寢室是應實習學生要求開辟的,學生入住專家樓,學校也會注意保障學生安全的。渤海大學宣傳部負責人:大四畢業以后,和大一入學,有一些差額。還要考慮男生集中、女生集中、學院集中,還要考慮考研學生需要安靜的環境。這就涉及的學生比較多了。這個事情不至于是這樣子,這是常規工作。如果不是為了學生服務,哪有畢業投入那么多人力,老師要做方案,投入時間來調寢室干嘛呢。實際上鬧得很熱鬧,我覺得涉及的學生不是大部分。”
學校的說法和學生截然不同,不過被踹歪的門和網上的視頻在陳述著另一個事實。
持續發酵
渤海大學可以組織刪帖、刪視頻,卻也刪除不掉產生的消極影響。據學生反映,開始搬遷以后,渤海大學滿校園都是三輪電動車,滿樓道都是堆放的行李。有學生認為,本來教書育人的地方,現在是烏煙瘴氣、怨氣一片。此次搬遷的都是準備留校考研的學生,他們也因為此次事件而受影響。
渤海大學的形象也在此次事件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有新浪微博為@吱吱memory的網友表示:“看見這個標題我真是渾身冒冷汗,太幸運了。感謝渤海大學沒有錄取我,原來這才是最深沉的愛。她還在微博上附上一張圖片,圖片顯示,她的渤海大學2014年藝術類本科專業加試成績為不合格。”
而更多的渤海大學本校學生則紛紛表示心寒。據了解,這并不是渤海大學第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有渤海大學學生發微博表示:“看到#渤海大學萬人搬寢#本刷上微博頭條,五味雜陳。去年回校答辯,趕上留校考研的同學們被分配到危樓(前文所提的專家樓),同學們喧囂一夜,水壺、椅子全往下砸,滿地狼藉,警車來去,還帶走了一名學生。去年有男生參與抗議,于是作罷。今年學校也吃一塹長一智了,先把男生安排妥了,反正男生少,轉身安排女生搬到校外去,以為女生好“收拾”,估計是沒想到她們會借助網絡維權。”
還有學生表示特別奇怪,他說學校每年都有學生權益受到侵害,每年都有抗議示威活動,為什么學校從不知收斂,反而都變本加厲。他們采取先安撫相對有力群體(男生),再對付弱勢群體(女生)的策略,想想除了心寒也覺得可怕。他說:“學校到底把這些懷著對知識渴望,懷著對大學憧憬的學生當什么?徹底的敵人?還是不太好對付需要用點計謀去對付的一群人?被母校用計謀設計的心情除非真正經歷過又有誰能真正體會。”
而對于這些處在風波中心的女生來說,內心的感受復雜而感傷。有女生在渤海大學吧發帖說:細想,大三的女生只是最簡單的犧牲品。為了維護這張苦心經營的臉皮——大一新生要住公寓區,沒有地方支撐擴招床位怎么辦?簡單,直接送到荒廢的舊樓里去。她還在貼子中表示:“3年,就算是冰也得被彼此融化了,更何況還有擁有活生生的感情;3年,別說是室友了,就是一張床都有難以割舍的感情。可是想想如果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接觸陌生的室友,改變共同養成的生活習慣,我做不到無動于衷。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經歷,學校你還想讓我們去相信些什么。”
反思:管理未能跟上節奏
其實,這種集體搬宿舍的現象在中國的大學相當普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大學進行擴招后,資源的配置出現滯后現象。他認為,“擴招應該有一個長遠、冷靜的規劃。”因宿舍搬遷造成學生的不便,反映了校方在資源上或準備上的不足。如何解決供需矛盾?儲朝暉指出,“很多公辦學校都是計劃先行的招生模式,而不是需求先行機制。”“目前主要是行政需求,對學生的需求考慮沒能放到首位。”
學校通知換寢,學生抱怨連連;學生反應激烈,學校大吃一驚。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學校應轉換思維,充分尊重學生意見。熊丙奇說:對寄宿制學生的管理,應該實行民主管理,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學校配置宿舍時,當然要按照實際情況來分配宿舍,也要聽取學生的意見。他認為,大學根本在于學生。然而渤海大學的做法并沒有體現這一理念,還是簡單粗暴的行政權力主導一切。學校的做法傷害了學生的感情,失去了學生的信任,這可以理解為對學生的負面的教育。學校都是如此,又能指望他們培養出多少真正的人才?
他同時認為,高校的管理方式上應該更多的體現民主。一句“不換也得換”一方面體現了學校在管理思維上的固化,他們還在堅持以往強勢、粗暴的單邊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校在面對這類問題時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能力。熟不知,現如今的大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個性,學校試圖“以暴制暴”只會適得其反。民主管理的本質在于高校和學生相互尊重,協商解決出現的問題,渤海大學很顯然沒有體現這一點。可以確信的一點是,學校依靠行政的力量就能解決和管理好學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高校要想有長足的進步,高校在管理思維和能力上必須要有質的變化。
2013年,剛報到入學不到一周,暨南大學123名本科新生接到學校通知,要求其從珠海校區搬遷至位于廣州的華文學院。搬遷原因也是由于資源不足。當時有聲音認為,為滿足社會需求的學校擴招本身并沒有錯,但增加招生顯然需要先有前提,具備起碼的教學配套設施,正是這樣的基本前提;否則的話,不顧客觀情形的擴招不僅適得其反,后果甚至要比商品房預售嚴重得多。校區宿舍不足,師資配置、教學資質等是不是能到位,恐怕更要被打上個問號。從這個角度來看,宿舍不夠用,假如是緣于學生數量增加,那么,值得追問的是,老師的數量有沒有相應增加?生均教育資源是否被稀釋?教育質量能否得到保證?校區宿舍不足的背后是否涌動著招生泡沫,又是否以教育質量的下降為代價,其實更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