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崗縣茶農張有貴的兜里揣著一張“明白卡”。上面詳細列著茶田間的常見害蟲以及最優化生物農藥名字、配比等資料。這是在上個月的一次培訓中,貴州大學的專家發給他的。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貴州大學農學院、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農業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等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優勢,與地方主動對接,專家“點對點”開展服務,通過現場指導、技術培訓等方式助推茶葉、車厘子、蘋果、核桃種植等地方特色農業發展,同時推廣雜交稻旱地土缽型毯狀秧苗機插技術,加強校地合作。
為茶產業提供技術培訓
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教授帶領精細化工中心專家團隊赴貴州省省茶產業重點縣鳳崗縣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無公害茶田和有機茶田生產,為每位參加培訓的人員發放專家團隊精心制作的茶田用藥“明白卡”。培訓會上,宋寶安教授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講解了農藥概論、我國農藥創新基本情況、農藥殘留與茶葉質量安全、防治茶樹病蟲草害已登記農藥品種和即將登記的品種情況、貴州省茶產業基地農殘檢測情況、高工效施藥技術和重要品種、綠色防控科普培訓、生態茶園綠色防控、農藥的用法以及殺蟲過程和原理等。一位參加培訓的種茶大戶表示,這次培訓對自己科學種茶、科學用藥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為了深化“校地企”合作,助推茶產業發展,今年5月6日,貴州大學、鳳岡縣人民政府和貴州貴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簽約會上,貴州大學授予鳳岡“農藥學和植物保護學研究生科研與教學實習基地”一牌,授予貴茶公司“貴州貴茶——貴州大學植物保護博士后工作站”一牌;鳳岡縣委、縣政府為宋寶安教授頒發“鳳岡經濟社會發展顧問”的聘書。農學院園藝系、茶學教研室的教授、博士等6人在學院領導帶領下赴畢節市納雍縣,就茶藝禮儀、苗族綠茶茶藝、彝族紅茶茶藝、待客茶藝等為茶葉企業代表等50人現場進行理論和技術培訓。專家組一行還走進納雍茶葉基地實地調研,與地方領導、企業負責人就納雍茶產業發展、科技幫扶需求、對口幫扶的區域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調研。納雍縣茶葉產業協會發來的感謝信上說,貴州大學專家“走進基層辦實事”,這次培訓“對納雍縣茶文化和茶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在石阡縣、正安縣等地的茶業生產基地,同樣處處都能看見貴州大學專家忙碌的身影。
助推水果產業發展
貴州獨特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水果,水果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貴州省果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支部結合“黔科合體科特派”項目的實施,針對晴隆縣馬場鄉現有蘋果樹進行技術改造,并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和田間現場培訓等形式,培養科技骨干和科技二傳手,培訓果農500人次,幫助農戶掌握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調控以及科學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提升晴隆縣農民蘋果種植技術水平,建立技術培訓示范基地10畝,示范帶動提高800畝蘋果樹產量,幫助果農增收。此外,貴州大學農學院園藝系耿廣東教授等到桐梓縣開展木瓜栽培技術指導,果樹專家文曉鵬教授也多次赴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大用園區萬畝車厘子基地,“手把手”地教種植戶和技術員栽培車厘子。
在興仁縣巴鈴鎮核桃產業基地,貴州大學農學院核桃專家潘學軍教授的“黔核”系列核桃新品種及國家專利技術已經“開花結果”。4月26日,貴州大學黨委書記姚小泉率核桃科研團隊的專家們到當地開展現場技術培訓。潘學軍教授向當地的90多位技術員傳授優質核桃標準化栽培技術。當天下午,潘學軍教授還在回龍鎮核桃產業基地進行了核桃栽植、修剪及低產樹高接換優的標準方法的現場示范,為種植戶解答核桃種植中的技術難題。當地核桃原來產量極低,核桃品質也不佳,現在通過高接換優,產量大幅增加。目前已有800多畝核桃應用了該技術。
不斷創新水稻種植技術
“馮教授,我家的稻田生蟲了,怎么辦?”“水稻長勢不好,能不能幫忙看看?”……在綏陽縣風華鎮銀堡村,貴州大學農學院水稻專家馮躍華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成員被農戶團團圍住,問這問那。銀堡村是馮躍華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農業攻關項科研項目“機插水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實施基地之一。馮躍華教授和他的團隊多次到村里,針對擺盤、裝土、調酸、消毒、澆水、播種、覆膜等機插育秧等技術環節,為種植戶作現場實地培訓,并為村民解難答疑。據了解,馮躍華教授的省農業攻關項目已在綏陽縣實施2年,2013年機插水稻完成核心示范區面積38.5畝,畝產800.8 公斤,完成示范區面積516.5畝,畝產705.8公斤,項目實施達到預期目標,對促進水稻增產作用效果顯著,彰顯農業現代化科技示范作用。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