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培養中等技能人才的職業學校,依據中職教育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筆者所在的祁陽縣職業中專把“以教育培育內在素質,以實踐培養外在技能”的辦學理念為根本基點,設置了融技能培養和思想教育于一體的課程體系、活動機制、管理模式和文化系統,構建了一套富有特色、頗具新意的中職德育新模式,具有一定啟發性和借鑒意義。
課程育人:注重效果
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根據職業學校的課程特點,學校將針對性和實效性作為根本指針,設置了融技能培養和思想教育于一體的課程體系。
德育課是中職學校專門進行思想教育的課程,重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事、做人,為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和職業人做準備。雖然課程名稱非常正統,但卻是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學校首先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三貼近”原則,組織精銳力量對現有教材進行必要的“校本化”處理。為保證教學案例的鮮活性和時效性,教研組還根據社會熱點、最新時政隨時補充和調整新內容。馬云、潘石屹、釋永信等創業先鋒的經典案例常被用來激勵學生,“老人摔倒扶不扶”“網絡理財”等熱點話題常被結合到教學中,“變形計”“職來職往”等教育性、針對性強的綜藝節目也會隨時引入德育課堂。在此基礎上,學校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考核、考試機制。對教師推行推門聽課、隨機測評、抽樣調查等多種靈活實用的課堂教學考核辦法,對學生采取即興演講、模擬面試、情境實戰等德育素質測試辦法。通過考試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從根本上促進教師教學方式、教學風格的改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實效性,使思想教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有趣。
職業學校的專業課重在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文字內容少、老師講得少,但學校照樣把德育滲透做進了各個環節和每一個細節。上專業課的時候,學生之間普遍不稱呼姓名,而是以“××長”“××經理”來稱呼,這是因為學校采取了多種與企業接軌,又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機制。小組合作是一種最基本的模式,把全班學生按照一定規律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每個組建立自己的制度章程和小組文化,組內實行組長輪換制,定期進行組內和各組之間的競賽和評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協作精神和合作意識。虛擬工資制、公司化管理制是一種更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機制。班委會、團委會按照公司管理模式設置,實行競聘上崗和優勝劣汰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模擬考核卡和工資卡,課內外的各種表現都會相應進行體現,使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管理流程和方式,強化紀律意識、服從意識、時間觀念,增強對生產質量、效益等要素的認識,為過渡為真正的職業人打下良好基礎。
職業學校大都會與一些企業聯合辦學,學校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要求各班根據相應專業性質、企業文化以及班級學情等元素,開設特色化的班本課程。發揮企業管理代表或派駐教師的教育功能,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現實案例跟學生現身說法,往往更具可信性和教育力。另外,學校還開設了法規普及、身心拓展等方面的校本選修課程,從而使整個課程體系變得完整、豐滿、生動有效。
活動育人:提振信心
活動育人是德育一個重要載體。學校教育教學始終貫穿著明顯的“三主”特色,即以學生全員參與為活動主體,以專業技能展示為主要內容,以提高職業素養為主要宗旨。
學校所有的文體活動,不論哪一個環節,盡量都由學生自行組織、自我完成;不論哪一種表演形式,其內容和主旨必定離不開所學專業和相關職業。不僅主題突出,而且活動密度大,做到了“天天有展示、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匯總”。搭建足夠的活動平臺,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展示,發展潛質有機會得到挖掘和發現。相當多在初中階段因成績不佳而缺乏自信、頹廢不振的學生,在多元化的活動中找回了自信。自信心一上來,整個人就會瞬間爆發似的,發生著讓人刮目相看的全新蛻變。
“首月效力”是祁陽縣職業中專更具魔力的育人理念。學校多年前就意識到學生入學第一個月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明確指出:“學生行不行,一個月影響一生;教師行不行,一個月給學校交答卷;學校行不行,一個月贏得家長信任。”圍繞這一理念,學校在學生入學第一個月不以課堂教學為主,而是設置了包括理想教育、禮儀訓練、校規普及、軍事訓練等形式豐富、富有成效的教育類活動,然后集中到月末的會操表演統一檢驗,作為考核相關處室及班級工作成效的第一關,使重點力量全部走上教育第一線,全天候圍著學生轉。一個月下來,所謂的“差生”“問題學生”,都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學校建立了健全的社團活動制度,將學生的專業技能優勢與群眾需求相結合,成立了電器維修、電腦維護、醫療咨詢、農技指導、禮儀服務、愛心獻演等多個學生公益社團,經常深入街頭和社區開展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利用所學業知識為群眾或特定群體提供各種義工服務。在服務別人、奉獻社會的同時,學生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自信、社交能力等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管理育人:與時俱進
對于手機給學校管理帶來的新問題,很多學校在禁與否之間困惑和徘徊,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辦法化解。但在祁陽縣職業中專,就會發現每當上課鈴響的時候,學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自覺走上講臺,將手機關掉并投入一個貼有自己名字的專用收納袋中。晚上就寢前,手機統一收納也是必須要做的功課。這樣一來,可以用的時候不耽誤使用,不能用的時候集中管理不用,既考慮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又盡量避免手機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學校還經常開展與正確使用手機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正面疏導使學生養成好的使用習慣,營造一個利于學生成長的清靜世界。
根據現代學生喜歡通過QQ、微信、微博等網絡方式相互交流的特點,學校要求學生處管理人員、班主任等骨干德育成員,至少都要開通一種信息化的交流方式,并對與學生互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專門負責心理咨詢的“知心大哥”“知心大姐”,除了通過書信、面談等方式跟學生保持溝通,還能玩轉微博、微信等學生中流行的網絡交流平臺,是學生欽佩的“潮人”和“達人”,擁有相當多的粉絲,跟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提高自信力是職業學校德育的核心”,針對職中學生自信心普遍不足的現狀,學校推出了一項以“細節點亮人生”為中心主題的教育舉措。根據不同工作崗位性質,要求上至學校領導,下至門衛等所有人員,每周必須上報一定數量的學生亮點信息,作為一條硬性措施,納入基本的工作考核范圍。然后通過多種發布平臺,對收集到的學生亮點進行動態的、全方位的推介和發布。一學期下來,幾乎所有學生都會有幾次受到全校師生、家長或社會關注的榮耀時刻。
文化育人:傳承創新
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學校得天獨厚的辦學環境。學校前臨文化旅游勝地、國家四大碑林之一的浯溪公園,背靠有幾十家新興企業的縣經濟開發區。學校以敏銳的辦學理念,實行開門辦學,將難得的區域優勢融進學校教學,形成了“園中校、校中廠”的大文化格局。旅游專業、美妝專業每年都要到浯溪公園進行幾次臨戰實訓,機電、數控、電工等其他專業則都可以隨時到就近的企業進行觀摩、實習,身臨其境感受企業文化,對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環境、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和操作習慣等具有獨到的促進作用。
學校實訓室的整體設置完全按照企業環境和文化進行構建。相應專業的生產流程、質量檢驗標準、優秀作品展示、歷屆校友楷模等布置在最顯眼的位置,車床、機器的擺放都盡量按照企業的實際狀況來設置,實訓老師以實際生產的標準、流程進行管理和考核。仿真的企業環境,實戰的生產氣氛無形中是對學生一種非常好的熏陶和激勵,極大地提高了實訓效果。
2012年,學校啟動了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的創建工作,借這一重大契機,學校高瞻遠矚、有所突出地又將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點,對整個校園的物質文化重新進行了一次整體規劃,從中心廣場到各個角落,都進行了精心設計。雖然整個校園相當于換了一層皮膚,但辦學精神和文化精髓卻得到了更好彰顯,原有的文化傳統得到了很好保留。新改造的文化設施賞心悅目,校園的每株植物、每個元素,似乎都充滿了可以說話的文化力量,流淌著一種和諧、昂揚向上的生命力量。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