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前幾天感冒了,后來咳嗽不止。母親憑著經驗,煮姜湯給他喝。說來神奇,一碗姜湯下肚,阿文夜里咳嗽果然少了。可是第二天,他又咳起來了。難道藥效不夠?于是,阿文媽再煮一大碗姜湯。奇怪,這下不靈了,反而咳得更厲害。阿文沒轍了,只好向醫生求助。中醫師診斷后說,他屬于熱咳,是不能喝姜湯的。
咳嗽是一個很普通、很常見的癥狀,但引起的原因卻十指難數。民間就有“聽到病人咳,醫生眉頭皺”的說法。有人認為:晚上咳嗽多,那是寒咳;白天咳嗽多,就是熱咳;也有人說,痰稠者屬熱咳,痰稀者則屬寒咳等。
事實上,單純從咳嗽的時間判斷寒咳或熱咳,未免過于牽強。中醫認為,晚上屬陰,寒亦屬陰,因此,患者夜臥時咳嗽比較劇烈,而且持續不已,并伴有氣促,這是屬于寒咳。但是,晚上也有熱咳的,如痰飲阻肺、胃腸積滯等所引起的咳嗽。而白天咳嗽的緣由就更多了。 因此,阿文媽的判斷方法并不科學,也就不能辨證治療用藥。
既然阿文屬于熱咳,為什么開始時姜湯很奏效,后來卻無效呢?
對于寒咳,喝點姜湯很有效,因為姜的性味辛溫。辛,有辛散疏風的功效;溫,能散寒。而熱咳者喝姜湯后,能驅除風邪,這樣咽喉的刺激減輕,咳嗽便會減少。不過,由于熱邪仍然存在,所以過后癥狀又來了。若仍然反復地喝姜湯,那咳嗽反而會加重了。
所以,大家不能簡單地根據咳嗽是在白天或晚上來判斷其寒熱屬性,而應在正確診斷的基礎上,再根據“熱病涼藥治療、寒病熱藥治療”的原則下方。中醫治療是講究辨證論治、標本兼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