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常因為吃飯急或吃飯時說話吞入了較多的空氣,而出現打嗝的現象。打嗝是身體的保護反應,大部分的打嗝都是偶發事件,如果經常打嗝的話,則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
頻繁打嗝,是胃部炎癥“預警”
如果經常出現噯氣、打嗝的現象,甚至不吃飯都會不自覺的打嗝,就有可能提示胃部感染了幽門桿菌。南京市中醫院消化科金小晶主任介紹說,幽門桿菌感染后發作的胃炎,多數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部隱痛、胃疼、食后飽脹、食欲不振及噯氣等,癥狀時輕時重,可能反復發作或長期存在。有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最好建議其家人也做一次幽門桿菌測試,以防交叉感染。
持續性打嗝叫做“呃逆癥”
而如果持續性的打嗝不止,可能是一種病,叫做呃逆癥。呃逆頻繁或持續24小時以上,稱為難治性呃逆。值得注意的是,壓力過大更容易得呃逆癥。
老年人打嗝要警惕中風
對于老年人來說,反復打嗝而又總也止不住,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要及時就醫。
中風之所以出現打嗝的癥狀,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中風后,顱內病變直接或間接影響呼吸中樞、腦干迷走神經核,調控呼吸心跳的延腦血管發生阻塞,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迷走神經異常放電,橫隔膜的肌肉不斷收縮,一直打嗝;另一方面是腦中風后常會發生應激性潰瘍而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刺激胃黏膜,殃及膈肌,膈肌痙攣而出現呃逆。
老人如果持續打嗝,伴有肢體活動不力、言語不清,甚至神志不清的癥狀,特別是患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要警惕中風,同時伴有消化道出血,應迅速求醫。
警惕:馬桶上有“猝死”危險
晚春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節,很多老年人在醫生日復一日的教導中,對于保暖事項都很在意,但是往往會忽略排便時的危險。事實上,在馬桶上發生的心梗、猝死等意外事件屢見不鮮,危險級別值得警惕。
老年人排便用力是大忌
當人在用力屏氣排便時,身體各個器官的肌肉都在用力收縮,腹部的肌肉也會收縮,這就導致腹壓增高。而腹壓的增高會使心臟排血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發作或嚴重的心律失常引發的猝死。如果老年人的冠狀動脈病變嚴重,還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使冠脈內急性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有腦血管病變的患者和高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用力排便時可發生腦卒中、腦出血和腦梗死。因此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排便不要太使勁。排得出來就排,排不出來不要勉強,排便用力是大忌。那些排便不暢的老人在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以保持大便通暢。如果調理效果不佳,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緩瀉藥物,幫助老人順利地排便。
排便順暢,也要注意以下四點
不管排便暢與不暢,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排便時都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注意以下四點,會更安全。
1、由于蹲位排便相對于坐位排便來說,所用的腹壓更大,危險性也相對要大一些,為安全起見,老年朋友最好選擇坐便方式。
2、在上廁所之前,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應該帶上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進衛生間,以備不測時服用。
3、在上廁所的時候盡量不要插上門,這樣一旦出現問題便于家屬在第一時間發現。
4、排便結束后,站起來的動作也要盡量慢一些,以免發生一過性腦缺血,導致暈倒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