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捷克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廣場,我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年輕媽媽獨自喝咖啡,寶寶睡在嬰兒車里。她突然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廁所”,嬰兒車就這樣放在原地,沒托付給身邊的人照看,自己的包包也放在座位上。
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我見到了更好玩的一幕。路邊有輛嬰兒車,寶寶在里面甜睡,一只狗被拴在車邊負責照看。大人呢?大人去旁邊樓上辦事了!若沒有良好的治安,誰敢這樣做呢?
有孩子后,也常常帶他出游,每次出行前,最怕的就是孩子走失。所以,他小小年紀就知道“人販子”這概念。中國孩子的啟蒙教育,往往不是快樂、表達和勇氣,而是恐懼,還有功利性的認字畫畫彈鋼琴……面對草地、田野時,你當然也希望孩子盡情奔跑,親近自然,但又不敢讓他走遠,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我見過許多這樣的場景,幾個大人帶著一個孩子,前呼后擁,動輒驚聲尖叫,不讓他干這干那,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
但在歐洲,孩子們可以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消失于父母視線之外。他們的父母彼此聊天,或者讀書,并不擔心孩子的安全。在德國小城埃爾福特的一個游樂場上,孩子們自由地蕩秋千、玩沙,父母們在遠處曬太陽。在維也納的公園里,孩子們四散戲耍,有的父母在草地上曬著太陽睡覺,有的父母在埋頭看書,還有人在邊吃雪糕邊聊天,大家都在享受生活,不為孩子擔心。在旅途中,我也看到無數(shù)這樣的場景:四五歲的孩子背著背囊跟著父母遠游,甚至還有幾歲的孩子踩著兒童自行車跟著父母踏上遠途。
這些孩子比中國孩子更懂事、更獨立,并非偶然。他們有一個可以愉快成長、無憂無慮的環(huán)境。
想起在布達佩斯街頭看到的搞笑場景:幾個大人在街邊聊天,談興正濃,一個看起來不到一歲的寶寶躺在嬰兒車里,小腳亂蹬。想來是太陽太猛,他覺得刺眼,大人也忘記了他,他便自己伸手把嬰兒車的頂篷拉了下來。
這種“自力更生”,純屬偶然,場景也好玩,但倒也可以詮釋歐洲孩子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