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某副省級領導之女欲考研究生,此領導遂攜帶秘書、司機等一眾隨從前往北京,請首都經貿大學程虹教授出來吃飯,并再三要求程虹把老公帶出來。程虹說她先生很忙,不方便出來。此領導氣憤地說:“再忙有我忙嗎?我堂堂副省長請他出來吃飯是給他面子!”迫于無奈,程虹只好說:“我老公叫李克強。”
此段子所述之事是真是假,無從考證,我們姑且視之為演繹了的段子。但該段子之中所述的“程虹”,卻確有其人,而且的確在首都經貿大學,的確為李克強總理的夫人。
除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夫人,程虹還有另外兩個身份:國內頂尖的美國自然文學研究專家、首都經貿大學教授。
善良低調的總理夫人
程虹出生于河南鄭州的一個干部家庭,其父程金瑞曾任共青團河南省委副書記,后擔任國務院扶貧開發辦公室顧問,其母劉益清是新華社記者。
“文化大革命”期間,程虹前往河南郟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人民公社”插隊。在公社,勤奮努力的程虹當上了生產隊長,被譽為公社“五朵金花”之一。1994年8月1日,她還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難忘那片熱土》,回憶鄉下勞動的往事。
據當年曾和程虹一起工作的女知青鄭英平回憶,程虹雖然是干部子弟,但為人親切平和,謙遜低調,“有魄力,有干勁,實實在在”。
返城之后,程虹到清華大學進修英文。其間,在幾位熱心朋友的介紹下,她與大她兩歲的李克強相識。二人情投意合,互慕才華,自然喜結良緣成百年之好,婚后更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婚后不久,程虹到北京經濟學院(首都經貿大學前身)外語系任教,后又到中國社科院讀博士。
鄭英平透露,知青時代她和程虹私交甚好,所以,在程虹的先生李克強當河南省委書記時,不少人找到鄭英平,想“攀攀關系”。鄭英平都回絕了:“我和程虹在一起就像親姐妹,我很理解她。當領導人的夫人不容易,而且,程虹是那種非常善良、特別低調、不喜歡張揚的人。”
和某些高層夫人熱心交際或奢侈品消費不同,低調溫和的程虹不喜歡繁瑣的行政事務及無聊的應酬,她更喜歡校園,對教學和做學問充滿熱忱。
多年來,她屢獲各類教學獎項,發表的教學科研論文涵蓋了從本科生至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精讀、泛讀、演講、聽力、教材評述及新課開設等諸多領域。
在程虹的理念中,好的教學是知識的自然流露。她懷念20世紀80年代,認為那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年代。那時,老師們淡泊名利,學生們在課間討論的王維的詩歌,“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當重新拾起屬于文化那份對學術的崇敬及于治學的執著”。她說,只有老師不浮躁,才有可能培養出學風踏實、做人端正的學生。
在一次校內講座中,程虹引用《論語》中“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來闡述自己對學術和生活的態度。“為己”就是找到自己的學術興趣,提高自身的素養,堅守學者的操守,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慢慢前行;“為人”就是在前者的基礎之上,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程虹說:“踏踏實實讀書,老老實實做人看起來好像有點兒過時,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及操守還是要堅守的。”她的言行,讓她在校園里深受師生愛戴,曾兩度被學生選為“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師”。
著作等身的教授
被學術界譽為“中國從事美國自然文學研究第一人”的程虹,與她的先生李克強同樣擁有博士學位,且在44歲時即獲得教授職稱。
據報道,首都經貿大學校方一直有意提拔程虹擔任系主任甚至更高職位,但都被程虹拒絕了,與行政事務和應酬相比,她更喜歡治學,當然,她也不希望因此被人說是妻憑夫貴。自李克強進入中南海擔任副總理之后,程虹基本不上講堂了,主要做研究工作。
這些年來,潛心做學問的程虹已是著作等身。她出版了國內第一部系統介紹評述美國自然文學的著作《尋歸荒野》,翻譯了美國自然文學經典《醒來的森林》及《遙遠的的房屋》等一系列著作。在學術界,她被視為頂尖的美國自然文學研究專家。
曾有讀者這樣評價程虹的作品:“在傳授學識的同時,作者也在和讀者分享寧靜之樂,人細微之處品味哲理。”
其實,在中國社科院讀博士時,程虹就開始鉆研美國文壇新流派自然文學。當時師從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一凡。后來,程虹又曾在美國布朗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2001年,程虹出版了《尋歸荒野》。談及這本書時她這樣介紹:“《尋歸荒野》是十幾年前我寫第一部介紹評述美國自然文學的書。‘荒野’不僅是實體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心境。‘尋歸’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走向自然,更不是回到原始自然的狀態,而是去尋求自然的造化,讓心靈歸屬于一種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靜而擁有定力的狀態。在浮躁不安的現代社會中,或許,我們能夠從自然界中找回這種定力。”
自《尋歸荒野》之后,程虹開始了長達十余年邊寫作邊翻譯的學術之旅。
李克強的軟實力
2012年,一套名為《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的譯著,在北京持續熱銷,譯者正是程虹。北京三聯書店的店員表示,《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被擺放在店內比較顯眼的位置,其中《心靈的慰藉》賣得僅剩一本了。
譯叢編輯李學軍接受采訪的表示,出版此譯叢并非是因為譯者程虹的特殊身份,而是考慮學術價值及市場角度,并大贊程虹對學術的認真和純粹令人敬佩,“這樣的學者很少很少了”。
“文字工作要慢功。比如,在翻譯《心靈的慰藉》時,碰到很多鳥的名字,有的連字典上都沒有,為了一個字,查閱英文字典、漢語字典、大百科字典、辭海、辭源及各種中英文鳥類字典和圖冊,做到了校字如仇。”程虹說,這些努力和堅持,都源于“學問要精”的信念支持。
在一次講座中,說起那些叢書時,程虹如數家珍,具體到哪些書有幾個版本,版本之間有什么區別,文筆、段落、書名典故,她都能信手拈來。往往一個封面、一個標題、一幅圖片,她都能引出一個故事。這讓年輕老師驚嘆不已。
曾有老師請教程虹如何做到文獻信手拈來,把握自如。程虹的答案是,用傳統的“笨”方法——數不清的讀者卡片。
她認為,做學問需要靜心和定力,需要堅守和沉淀,這些東西無關短期的功利和時髦。而正是這份定力,讓她最終獲得學術上的成功。
這便是程虹。教書育人的工作,讓這位56歲的教授深受愛戴;知名學者的身份,讓程虹成為業界權威。作為李克強的夫人,她相當低調,雖然說得一口嫻熟的英語,如果參加外事活動,肯定能成為“李克強的軟實力”,但她遠離了大量社交與應酬,并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李克強從未出國留學,但2012年在香港大學百年校慶上,以英文發表演講,有人說,這可能與他有個教英文的妻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