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發生的緊張關系,比如中東沖突、烏克蘭問題,都讓人覺得,結束于45年前的冷戰正在復活,而西方的矛頭幾乎一致對準一個對象:俄羅斯。冷戰真的死了嗎?人們可能被美國當年的“空棺計”給耍了。
冷戰“空棺入葬”?
我們一直被人告訴說,冷戰已經結束。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參加了“冷戰的葬禮”。墓碑上寫著其出生及死亡年月:1946年到1991年。銘刻著其緣起:1946年,當時卸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富爾頓發表了“鐵幕演說”,從而成為冷戰呱呱墜地的接生婆;也記錄著其死亡:1991年,前蘇聯解體,冷戰悄悄壽終正寢。但是人們有理由懷疑,那個當年被深埋進墓穴的棺槨是否是空的。
看起來一場戰爭最終結束。而緊張狀態仍然存在,休戰狀態可能突然破裂。目前,世界正處在幾場長期戰爭之中,這些戰爭并沒有清晰的終點。一場圍繞著中東地區邊境劃分的戰爭,自一百年前奧斯曼帝國分裂后爆發,直到今天仍在敘利亞、伊拉克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蔓延。另一場圍繞邊境的爭端,主要發生在非洲國家之間。這場戰爭由西方列強的殖民主義失敗開始,今天仍在非洲的剛果、蘇丹及其他地方繼續。
奧巴馬把俄羅斯排在IS之前
二十年來,一些學者認為,從東亞的局勢來看,冷戰在那里仍然活著并且一直繞著太平洋打轉。前蘇聯解體后,東歐的共產主義政權幾乎在一夜之間變了顏色,而這并沒有在東亞發生,這種局面似乎令西方感到心有不甘。
朝鮮半島仍然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和仇恨而分裂,人們說,埋葬冷戰的過程好像一場“空棺計”,這在東亞尤其真實。在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上,在臺灣海峽冷戰的陰魂并沒有離去。
那么,在歐洲,冷戰就真的銷聲匿跡了嗎?舉目四望,當下的歐洲,圍繞烏克蘭,俄羅斯與美歐的拉鋸戰越來越驚心動魄,全世界的觀察人士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句話:冷戰正在死灰復燃。美國的鷹派強硬人士裹挾著反俄羅斯言論呼嘯重來,鴿派人士則對“反戰”小心異常。在上月的聯大發言中,美國總統奧巴馬令人錯愕地將“埃博拉”、“俄羅斯”和“伊斯蘭國(IS)”一起,并稱為“當今世界三大威脅”。奧巴馬甚至把俄羅斯排到當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第二號威脅,排在IS之前!
誰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想象一下,畢竟,冷戰的諸多特點仍然存在于許多地區。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仍保有巨量核武器。美國砸了幾百億美元來對一些奧巴馬承諾要廢棄的武器進行“現代化升級”。美國用于對抗前蘇聯的軍事集團——北約組織也沒有消失。
在西方看來,普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民族主義者,在他的政策里甚至能抓出不少所謂的“極端行為”。但是,普京的政策與他的前任葉利欽相比,沒有什么不同,不過西方擁抱后者,抵制前者,其中的不同耐人尋味。普京與葉利欽的不同之處在于,葉利欽沒有挑戰美國的單邊極權。從經濟上來說,當時的俄羅斯相當虛弱,不再有能力與美國同步發展軍事實力。俄羅斯也不會對北約的東擴努力做出強烈反應。換一種說法,只要西方認為俄羅斯是在所謂的自由主義影響下,那么俄羅斯就可以不斷地在適當范圍內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侵犯到西方利益,那么俄羅斯就是民族主義,并且是極端的應該遭到口誅筆伐的民族主義。
冷戰并非只是意識形態對手之間的對抗。冷戰是這樣兩個國家甚至國家陣營之間的對抗,每一方都希望獲得對地球的霸權。前蘇聯被踢出了這場競賽。唯一沒有變化的是,美國的態度。這也是冷戰死而不僵的根本原因。如果美國適時撤銷北約,推動銷毀核武器,在歐洲建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新安全秩序,那么冷戰很可能真的會壽終正寢。不過現實是,圍繞冷戰而形成的各種觀念仍然甚囂塵上,甚至伺機猛撲。這才是目前局勢的真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