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是亞洲兩個舉足輕重的相鄰國家,源于各種因素存在種種誤解,這些誤解影響到兩國關系,且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勢力利用。
中國人擔憂印度變成美日盟友,印度人擔憂中國珍珠鏈包圍 一些印度媒體近年來認為,中國在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的港口建設,是在編織一道“珍珠鏈”包圍印度。中國元首對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的訪問,含有遏制印度的意味。而且,中巴全天候關系更像是針對印度的。
2014年9月初,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兩國宣布建立“特殊的戰略伙伴關系”,日本輿論趁機鼓噪“印日聯手應對中國”。于是中國人擔憂,印度被美日拉過去,與中國為敵,從此亞洲將無寧日。
于是形成一種論調:中國擔憂印度進入南海,印度擔憂中國進入印度洋。其實,中印同屬于發展中國家,同樣是具有潛力的金磚國家。強勢人物莫迪擔任總理后,就向中國元首說明,印度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經濟發展。印度輿論渴望得到中國一千億美元的投資,從側面說明,他們愿意同中國搞好關系,不愿充當任美國隨意調遣的小伙伴。
從最好角度看對方歷史,從最壞角度看對方現實 中印兩國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那時候沒有現在這種嚴防死守的邊界,雙方自由往來。可是,英國人統治印度時期,刻意在印度內部和外部制造矛盾,挑起各種紛爭,以維護其殖民統治。比如炮制麥克馬洪線等等,埋下制造中印邊境糾紛的導火索。結果是,中印之間,人們往往帶著浪漫的情調看待對方的歷史,而用防范的心理看待現實中的對方。
中印誤解源于皆以西方為參照系,兩國需強化戰略定力 現代印度的最大矛盾,在于其擁有資源、人力的巨大潛力,又有著難以忍受的落后一面。人們很容易拿公共設施落后、官僚主義、強奸問題等說事。印度具有超過日本、成長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潛能,很像中國的上世紀80年代,需理順外部關系,營造外部的發展環境。而一些印度人妒忌中國的發展成就,經常有意無意地貶損中國。中國一些人非常敏感,對于印度發展同其他大國的關系杯弓蛇影,印度一有舉動,都以“陰謀論”看待。對兩國來說,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都是以西方輿論為參照系,屬于弱者的思維,既看輕自己,也小看對方。一方面,中國不是誰都能遏制的;另一方面,印度希望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豈能甘心淪為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