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碼頭”是過去的一句黑話,說的是新人剛到陌生的環境,向本地原有的龍頭老大拜見請安,以表示尊重老大的地位,希望老大多多關照。
而蔣介石并不遵循“男兒膝下有黃金”的古訓,他在逆境時低頭,換得更多的機會。他為了200元路費,甘愿屈尊向黑道跪拜示好,熬過了暫時的難關。
當時的蔣介石在上海已經小有名氣,在革命隊伍中也已經頗有人緣,除了成為國民黨元老人物陳其美的心腹好友外,他也成為孫中山眼中的青年才俊,寄予厚望。再加上在上海進行投機生意時,和上海各方面都有聯系,三教九流中也認識了不少朋友。
但是證券交易所倒閉之后,大量股票成了廢紙,眾多證券持有人紛紛找當事人逼債,蔣介石被逼得幾乎走投無路。因為在上海,青幫勢力龐大、羽翼廣豐,所以,債主們紛紛出資雇傭青幫門徒代行收賬,催促還款。蔣介石雖然想去廣州投奔孫中山,但是無奈一來缺少路費;二來青幫人馬眾多,難以逃過他們的眼線。所以他想到了去找青幫頭子黃金榮幫忙。蔣介石了解到黃金榮和自己的老鄉和舊交虞洽卿關系密切,就托虞洽卿替自己表達想要拜黃金榮為老頭子的愿望。黃金榮是法租界警務處中唯一的華人督察長,他指揮上海碼頭上“三十六股黨”,“租界里八股黨”和手下“一百零八將”為租界當局效勞,同時也在暗地里經營走私、綁票等勾當,聚斂錢財。在上海法租界里,將帝國主義勢力和幫會勢力就此熔為一爐。
黃金榮聽了虞洽卿的話,考慮后也就答應了蔣介石的請求。一是因為想要和虞洽卿搞好關系;二是不想跟革命黨人為難,免得將來出什么事斷了自己的后路。于是在拜帖儀式當天,蔣介石捧著簡陋的門生大紅帖子,跪在墊子上“叩叩叩”磕了三個響頭,就算入了幫會。
按照青幫投師拜祖的常規,拜師應有蠟燭、香、壓帖贄敬。照當時黃金榮的身價,壓帖贄敬至少是幾百元,還有幾千元的。而黃金榮是有意結交虞洽卿才答應收蔣介石的,所以非但沒計較,還考慮到蔣介石當時的困難,送給他200元大洋,并鼓勵他去廣州。在黃金榮的庇佑下,蔣介石拋下一屁股爛賬,離開上海直赴廣州,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這一舉動讓當時滬上的許多人鄙夷,也被很多革命黨人所不恥。而大投機者蔣介石卻以這種善鉆營的本領,在絕境中又找到了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