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水滸十八回“林沖水寨大火并”也許覺得痛快,但再一細讀,卻看見悲哀。好漢們在酒宴歡場演了一出火并的好戲,而好戲傳遞出來的卻是人性的自私與殘忍。王倫固然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窮酸落第而走上造反的路,本身已經注定是一個悲劇,不過水滸這個山頭由他和杜遷、宋萬創下,不干誰,也不犯誰。不容他人入伙,關起門來享山寨之福,雖然不是長久之計,但也無可厚非。因為除了官府,王倫的做法并不傷害別人。從交朋結友的道義講,王倫歡納別人入伙是人情,婉拒別人入伙是道理。
如果王倫九泉有知,一定會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執意拒絕林沖入伙,正是他自己的書生猶豫,先拒后迎,埋下了引狼入室的隱患,導致了日后的殺身之禍。自從林沖遭遇草料場大火,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事方式就發生截然變化,官府給予的不公平和迫害,終于使他領悟了一個道理:要生存靠暴力。朋友之義可以放在一邊,一切都是便宜行事,訴諸武力解決。王倫對于當初走投無路的林沖,不論先前怎樣刻薄過,拒絕過,都可以說是他的恩人。在后有追兵,前路茫茫的情形下,梁山之上小有規模的王倫收留了他,坐了第三把交椅,也算于林沖有恩了。按常理,林沖當懷有感恩之心才是。但事實相反,林沖對于王倫不但沒有半點感恩,記住的只有索取“投名狀”時受到的侮辱與辛酸。林沖武夫出身,王倫則本是讀書之人,兩人的出身背景不同,實質都“同是天涯淪落人”。林沖從京城尊貴顯赫的教頭淪落為綠林好漢,王倫從讀書之人淪落為山寨群盜的頭領。兩人的人生道路本來南轅北轍,而最終在梁山聚義廳上聚首,背后都有一個辛酸難言的故事。如果沒有同命相憐的感應,也應該有休戚與共的山寨情分才對??戳譀_火并酒宴罵出來的話,兩人一點兒情分都沒有,林沖還專挑王倫的痛處罵:“量你是個落第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又罵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里。……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林沖的惡言,也不是沒有半分道理。王倫的確有其位,無其才,但問題是林沖的憤怒里透露出來的“階級意識”。在林沖的眼里,兩人同是淪落,他自己雖然教頭做不成了,但一身武藝,在綠林叢中還是有安身立命的本錢;而王倫一介書生,一旦落第,就半文不值,不死何用??墒菬o論如何,王倫罪不至死。王倫雖然“窮儒”兼“落第”,但也不應該是曾受人恩的林沖所當諷刺挖苦的。當初膽小溫厚的林沖,在幾番強盜生涯的歷練下,變成了膽大包天兼且刻薄寡恩的林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