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諾貝爾獎官方規定,每個獎項的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而諾貝爾獎得主們運用這筆獎金的方法,有時和他們獲獎的成就一樣匠心獨具。
英國生物化學家保羅·納斯爵士2001年贏得諾貝爾醫學獎后決定升級摩托車;1993年醫學獎得主理查德·羅伯茨在家門前的草坪安裝槌球裝置;奧地利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2004年獲得文學獎時則表示,獎金代表“經濟獨立”。
今年的諾獎得主們在媒體瘋狂關注、正式露面與頒獎典禮都落幕后,同樣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該怎么花?
報道指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各種選項都有可能。有時得主會把獎金捐給慈善機構或供科學研究之用,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會這么做。
諾貝爾獎基金會執行董事海克斯坦表示,多數得主不會大肆購物。但報道稱,置房產卻是很受歡迎的選擇,至少在愿意透露獎金怎么花的得主之中是這樣。
2001年與兩位同事同獲物理獎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沃爾夫岡·克特勒用自己分得的獎金買了房子,一部分則用作孩子的教育基金。1993年醫學獎共同得主、美國科學家菲利普·夏普用獎金買下一棟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
新科諾獎得主得獎頭一年,時間通常被參加不完的會議、演講與剪彩儀式占滿,要一段時間后才能決定怎么花獎金。
2012年物理學獎共同得主塞爾日·阿羅什說:“我還沒空去想要怎么花這筆錢。我的時間很緊。”不過他說,可能考慮買房子。
報道稱,和平獎得主的獎金運用通常就比較簡單明了,因為和平獎通常頒給政治人物,或受公眾監督的組織與維權人士。許多和平獎得主獎金捐給慈善機構,例如2009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及2012年的歐盟。
不過和平獎獎金也有個用于慈善之外的著名案例。第28任美國總統威爾遜1920年獲獎后,把獎金存在瑞典的銀行生利息。根據一本傳記,他這么做是“擔心退休生活”,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不能拿政府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