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際斡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同意交出化學武器,然而,如何銷毀這上千噸劇毒物質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五角大樓證實,美軍正在改造“開普雷”號貨輪,準備用它承接銷毀化武的重任。
據介紹,銷毀化學武器對作業平臺的內部結構、空間大小、動力系統都有要求。 “開普雷”船體長約200米,排水量約4萬噸,幾乎與中型航母相當,可為銷毀行動提供充裕的作業空間。
為防止毒劑擴散到空氣中,美軍對貨艙進行改裝,安裝密閉系統和電子監控設施。至于具體的銷毀裝置則是由五角大樓提供的“野戰快速反應水解系統”。據稱,這種移動式化武銷毀裝置能銷毀絕大多數種類的化學武器。其原理是將有毒物質與水或其他化學物質(氫氧化鈉、次氯酸鈉等)混合攪拌,然后加熱使其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無毒物質。化學反應在一座能容納8328升液體或氣體的鈦制容器內進行。系統還內置加熱系統,能將容器內的液體或氣體快速加熱至90攝氏度。
一套“水解系統”需要15人操作,一天最多可銷毀25噸有毒化學物質。由于系統內置發電機,因此在工作時,不需要依賴外部電源(這樣可防止有人突然斷電,阻止銷毀行動)。另據美國《連線》雜志報道,除了“水解系統”,“開普雷”還會安裝高溫燃燒裝置執行“熱銷毀”。兩個系統工作產生的灰粉或將通過船上的水解系統收集,最終沉入海底封存。
據專家稱,一些化學毒劑的作用相當持久。如今,當敘總統巴沙爾提出交出化武后,美國等國在表示歡迎的同時,卻為如何處理這些“棘手的戰利品”而頭疼。
最終,美國決定在海上完成銷毀工作,甚至不派美軍直接參與,只是通過招標方式由民間企業完成操作,相關費用由美國、歐盟及部分阿拉伯國家承擔。這將是一筆金額高達10億美元的大買賣,相關企業間的競爭會非常激烈。截至11月29日,已經有35家企業投標,愿意在“開普雷”號上處理這些化學戰劑。
分析人士指出,敘利亞的化學武器分散儲存在全國50多個基地里,要在近9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對敘利亞化學武器的銷毀工作,有關各方將面臨三方面的嚴峻挑戰。第一、要想安全操作相關銷毀裝置需要一支有一定規模,且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并持續運作9個月。第二、根據技術人員估算,銷毀行動可能需要耗費10億美元,相關費用需要多個國家分攤。第三、敘利亞境內局勢不穩,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激戰不斷,反對派內部各支武裝間也時常相互交火,承擔銷毀任務的企業在收集化武和集中運輸的過程中必須得到足夠的安全保護。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