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動能加速器,航母彈射器與孩子們手中的彈弓并無太大差別。不過,作為一種重型裝備,航母彈射器這張“彈弓”絕對是超級的:它能把2噸重的吉普車拋到2.4公里之外,能將數十噸重的戰機“彈”入云霄……
1922年11月,美國人在第一艘改裝而成的航母“蘭利”號上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旋轉式彈射器成功彈射飛機。12年后,他們又研制出了液壓式彈射器,經過改進,在二戰期間廣泛運用。
二戰后,噴氣式艦載機相繼上艦。這種飛機起飛所需的跑道長達1000多米。在只有幾百米的航母甲板上,功率有限的液壓彈射器顯然無法將其送入天空——研制功率更大的新型彈射器迫在眉睫。
這一次英國人搶了先。1950年,他們研制出了拖索式BXS-1型蒸汽彈射器,并應用于“英仙座”號航母。不過,將這一技術發揚光大的,卻是購買專利的美國人。從此,美國開始在航母蒸汽彈射器上獨領風騷。
目前,只有美國全面掌握并應用了彈射器技術。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雖然采用了美國的彈射技術,但在使用過程中故障頻發。可見,這張“超級彈弓”不是誰都能拉滿的。
那么航母彈射器的技術難點到底在哪里呢?實際上,發展航母蒸汽彈射器真正的“門檻”是一種大尺寸高壓容器儲氣罐。在制造業中,高壓容器被廣泛用于化工、核工業、能源和航天技術中,是一個國家重工業水平的重要體現。雖然它沒有活動部件,結構也相對簡單,但由于要承受高溫高壓,尺寸又大,因此對制罐材料、制造設備和焊接工藝等方面提出了很高要求。
目前,無論是從工程技術的角度,還是從美國海軍的實踐看,蒸汽彈射器的可靠性都是不容置疑的。美國一位航母工程師曾針對海軍發展電磁彈射器的計劃指出:“蒸汽彈射器擁有高可靠性,迄今為止,沒有一架飛機在近千萬次的彈射起飛中因裝置本身的故障而出事。”
然而,在美軍下一代全電軍艦理念的指引下,用電磁彈射器取代蒸汽彈射器正逐步變成現實。據悉,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研發最新一代的航母專用飛機彈射器。美海軍第一套電磁彈射器已于今年5月份被安裝在了“福特”號核動力航母上。
與傳統蒸汽彈射器不同的是,電磁彈射器是利用強大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的磁場推動磁力模塊高速前進。
電磁彈射器的優點很明顯:重量更輕,占用空間更小,運作需要的人力更少,可靠性也更高。而且,它的加速度還可以精確控制,能針對重型戰斗機和小型無人機調節加速度,以適應不同的起飛速度要求。
不過,電磁彈射技術并非完美無瑕。如何保證電磁彈射器磁體的強度不受溫度影響,以及加強電磁彈射系統的磁屏蔽使戰斗機上的電子設備免受干擾就是非常棘手的難題。
面對有著眾多技術難題的“超級彈弓”,有人建議干脆放棄——畢竟,航母彈射器只是作為艦載機起飛的輔助手段,要較好解決艦載機起飛問題,最終還是應在航空動力上下功夫。如果能使艦載機靠自身動力在航母上起飛,還要彈射器干嘛?
摘自《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