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年末,進入地方政府啟動社情民意調查的高峰期——國家統計局系統設立在許多城市的民意調查中心,正在指令數以百計的專兼職電話訪問員,每天從各自擁有的數十個座席撥出尾號為“12340”的電話,詢問市民對“本地黨委、政府2013年工作情況的評價”。總之,就是給領導打個分。
當今中國的民調機構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政府下設機構所做的民調中心——即前文出現的“12340”,以及高校、媒體的民意研究機構、獨立的商業化民調公司、進入中國的國際民調機構。
美國規定所有的政府部門自己不能針對民眾去做民意調查——而中國的民意調查與美國方式的區別,就是委托量,最大的往往是地方政府出錢做的公眾考評,也就是由地方政府出錢,看老百姓對自己是否滿意。
從1992年開始,國內逐步允許民間獨立市場研究與民意測驗機構合法注冊。
北京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公共事務研究總監付艷華介紹,在中國做政府的民調項目,最早的民調項目集中在考察投資環境。2001年以前政府很少有者方面的專項預算,而是民調機構自行籌措支撐民調項目的進行,直到2001年以后,出于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政府才逐漸設立專項預算“購買”民意。
一般情況下做一個民調的時間在2至3個月,但當北京的出租車價格從1.6漲到2元的時候,從北京相關部門負責人從給付艷華打電話,到最后零點調查結果出來,用時不過七天。
真正參與給官員打分的民眾,其實很少能看到民調的結果公布。
付艷華介紹,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在出臺一些與民生相關的政策時,使用民調的概率比過去高很多。“在勞動、計生、衛生、救災等領域中,我們與政府的合作比較多。但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政府已經做了那么多民意調查?因為政府委托民調通常都會要求保密。”摘自《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