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身為前證監局處級干部、中山證券前副總裁的邱大梁毅然辭職,在四川北川偏遠山區投資建設了700余畝土雞林下放養基地,這些土雞以及產下的雞蛋被打上“丘處雞”的品牌標簽,通過互聯網方式,由農場直接銷往一二線城市家庭的餐桌上。
相對于肯德基、麥當勞的白羽雞45天就能長成五六斤的大個,“丘處雞”花180天時間才能長3斤多,其區別可見一斑。但“丘處雞”賣近200元一只,雞蛋3元一個,目標市場是高端客戶,目前銷路不錯。
但如果因此將邱處長當成今日絲下海創業的典范,您就錯了。首先,他的官沒有白當。“丘處雞”剛開始試養時,一幫試吃過土雞的朋友就帶來了個人投資,共同參與這一事業。這些朋友包括一些干部、銀行行長、證券公司高管、基金經理、上市公司高管等。這些人脈帶來的不僅是單純的資金,還能極大地降低創業、運營的成本和風險。例如,他的投資人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對許多證券、銀行的高端客戶推薦“丘處雞”產品。這種效果反映在銷售上則是,“丘處雞”的雞蛋在2013年中秋節即以生態禮品的方式銷售了近百萬元。
因此,邱處長下海初戰告捷再度印證了中國商業一個主流成功法則:必須同時占盡權力和市場紅利,方可立于不敗之地。不過,其中一個潛在的風險是:隨著改革的深化、反腐的深入,如果權力出現問題,企業必然遭受重創。摘自《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