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當中國八千萬中共黨員的“政治輔導員”?答案是64個人。
有關三中全會《決定》的宣講正在各級黨政部門進行,最權威的教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已經在2013年11月已經出版。
書的扉頁上名列“本書編寫人員”的是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在內的64個人,就是這64人負責向全國解釋《決定》的內涵——一般來說他們也應該是《決定》的起草者。
寫在第一行的是習近平、劉云山、張高麗。剩余的包括4名政治局委員和大批部長、司長在內的61個人則按照姓氏筆畫——由此排在第一位的叫于培偉,是商務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排在最后一名的是潘盛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4名政治局委員是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副總理汪洋、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和中辦主任栗戰書。隨后是現任中紀委副書記趙洪祝和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央行行長周小川。他們6人是副國級官員,在此書的目錄中各自做了專門問題的論述,有獨立署名。剩余的55人則沒有專門的對應文章署名,應該是書中“輔導百問”這一部分的作者。其中包括了十幾位部長。
其后是大量的中央協調和研究機構的官員,包括在三中全會前名聲鵲起的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以及副主任陳錫文。其余的則是中央政研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主任、副主任們。
剩下的少數司局級官員集中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保部和教育部。除了官員外,純粹的學者,可能只有一個——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秘書長張卓遠,他是著名的經濟家。
名單中還有4個需要注意的“老同志”——他們是經退居二線的著名黨內智囊,包括原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原副主任施芝鴻。
上述所有人員都是“中央部門”的人,需要特別提及的還有兩位地方高官——湖北省省委書記李鴻忠和重慶市市長黃奇帆。一般中央全會的文件,地方官員很少能參與,除非被認為有特別的理論專長或者工作經驗,由此也可看出這兩位“封疆大吏”的特別之處。摘自《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