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講述年初被小販拳擊在地的故事,武穆也沒覺得有什么“色彩”可言——做城管六年的光景,這些都是家常便飯,“算不上變化。”如果非要說有什么變化的話,武穆自嘲地說,也許是身體變差了:“因為我想開了,能躲在車里,就不下車干活……”
武穆當上城管,已經是2007年的事,再過幾個月,他的城管生涯將滿七年。但在城管隊內他也算不上“老員工”,對比眾多四五十歲的同僚,武穆頂多算是剛擺脫“新人”頭銜。換過幾次部門,武穆卻從來沒有升過職,每天出門巡邏,是他的主要工作。
“剛來城管隊的幾年,我是隊里有名的‘傻子’,總希望能在無照小販和嚴格執法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甚至讓小販主動離開。”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武穆比其他同事更愿意與小販接觸。可惜接觸沒有帶來什么好的結果,2010年,武穆第一次在執法過程中被小販打倒在地,被打飛的眼鏡在地上摔成了兩半,“我至今還記得當時小販嘴里喊著,‘城管打人啦’。”
“那時我還很委屈,尤其是挨了打,警察來介入的時候,卻說我們這是民事糾紛。”只不過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回想過去兩年,武穆與小販爭執乃至動手,就發生了三次。2013年初,為了搶奪小販手中販賣的線香,武穆被一拳打倒在地:“事后我第一件想到的事,不是我多委屈,而是我又有機會名正言順地在家歇著了……”與武穆想法相似的城管隊員很多。私底下,大家討論更多的,并非“該不該”的問題,而是“值不值”。
現實正是如此吊詭,其他部門“一管就靈”的事情,恰恰都是在十幾年前城管成立時,由各個行政管理部門劃分給城管部門的——按照彼時的說法,這種行政管理職能的轉移,是為解決“幾個大檐帽管一個破草帽”的尷尬。“結果整合了十幾年,我們城管這頂‘大檐帽’,卻是最弱的一頂。”武穆坦言,城管看似變化不少,但實質沒變,正如他的六年城管生涯:“從想解決矛盾,到逃避矛盾”。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