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消失在短波靜電噪音中,一個機械的女聲開始用韓文廣播:“數字1913,數字1913,輸入報文。”然后它用陰森命令的語氣讀出了幾組似乎隨機的數字:“68360,75336,94409,03815。”外電稱,這種用廣播向間諜人員發送單向秘密信息的方法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的法國抵抗運動,而它仍在朝鮮半島使用。在朝鮮半島,人際情報仍是收集信息的最重要方式。
由于朝鮮的手機和互聯網使用率大大低于全球標準,因此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國家,秘密電子監控和衛星圖像只能提供有限的滲透。但依賴陳舊的方法和人力意味著韓國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只能發現關于朝鮮支離破碎的信息,而韓國與這個擁有核武器且反復無常的國家仍處于對立狀態。
韓國國家情報院因向全世界通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姑父張成澤被革職的消息而一舉成名。
韓國國家情報院退休老兵廉東濟說:“像張成澤被免職或朝鮮勞動黨內部事件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人際情報。人最了解人的想法。”廉東濟在該機構工作了30年,2004年退休前曾駐德國、巴西和美國。
了解韓國間諜工作的人士稱,數十年來,韓國一直在利用無線電電報。廉東濟說:“這很傳統。但它是傳遞信息最安全的方法,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這些電報通過短波信號向特工發送似乎隨機的數字來傳遞信息,而這些特工只需要一臺無線電、一支筆和一個便于隱藏的筆記本用來破譯電文即可。
報道稱,隨著與世隔絕的朝鮮逐漸實現現代化,手機和互聯網的使用變得越來越普遍,韓國情報機構可能不得不采取更現代化的方法。一名曾在國家安全機構工作的韓國前官員說:“顯然朝鮮也在利用更多樣化的通訊技術,因此給了韓國更多收集情報的渠道。”
韓國國家情報院位于枝葉茂密的群山和故去的國王陵墓之間一些不起眼的建筑中,距離首爾光怪陸離的江南區只有很短的車程。盡管國家情報院在衛星圖片上被修掉,也沒有出現在網絡地圖上,但它的存在在韓國并未成為秘密。
盡管國家情報院帶有隱秘色彩,但對年輕人來說,加入其中仍是一項具有吸引力的工作。一名曾在國家情報院工作的前特工說:“情報人員收集的信息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擁有優秀的人力資源,張成澤的例子證明了這一點。”摘自《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