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作品,總能給人一種審美語境的愉悅與啟悟。
讀了畫家王中仁的山水畫作,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中仁的山水畫生氣貫注,意境鮮明,禪意悠然,過目難忘,令人浮想聯翩。
當今畫界熱鬧非凡,現代藝術對傳統藝術的挑戰與反叛為動態特征之一,突現了畫家的個性主觀的、情緒化的追求與表現。在這種背景下,縱覽中仁的山水畫風格主流,可見畫家在作品中努力展示個性筆墨語境,注重創意與魅力的塑造。我以為這種表達畫家的創作內心情緒的特點,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渴望。中仁的這一藝術追求,其實是遵循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的藝術取向,完成了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意象,從三維空間到二維平面空間表現的轉換與提升。因而,他的山水畫作品更質樸、更單純、也更平實而又浪漫得惹人喜歡。
其實,藝術領悟世界的方法是感覺。中仁山水畫作中表明了他對非理性與直覺感受的領悟,堅持著對大自然生命本色的表達方式。可以見的,在他筆下所表現的是一個進程的狀態,他不刻意追求畫面的嚴謹與完整,在那簡潔、單純、浪漫的水墨語言中,留下的是畫家的一種美學感受、印證的是畫家的一種情緒波動。然而,他卻把對大干世界的崇敬、對人類所渴望的安靜和詳和,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平凡與親切重歸畫面。這種造詣,是令人高興和贊賞的。
王中仁是位文化與藝術綜合力很高的畫家。他的山水畫作品,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作品清新高雅,飄逸著畫家的筆墨智慧,凸現出他在山水畫中的生命精靈。畫家十分注重寫山水,以為就是傳遞一種氣勢、一種精神,也就是為生命、為生活以及生存環境立此存照。他清醒地認識到繪畫不是簡單地為客觀存照,而是在客觀存在中發現美、呈現美、立象盡意,以形傳神。
傳神的中仁山水畫,多是峻山飛瀑,霧駕云騰,人間煙火,花鳥棲息的美麗詩境家園。那傲骨氣勢的眾山,那飄逸靈氣的清泉,那朦朧輕繞的飛霧、那蒼翠挺立的花木、那活潑可愛的飛禽走獸,在他那從容自信的水墨語言中透出了熱烈而向上的生命氣息。山勢、云霧、樹木、小橋、流水、人家,生與活、氣和韻的相遇,實在是性情相似、精神相通、天設之緣。
有道是個性化水墨語境,營造了畫家的藝術風格。中仁筆下的山水,聚散疏朗,形態各異,構圖多樣,但精神如一,勃勃生機,躍然紙上。看他的山水,水墨韻味四溢,濃淡相間,疏密有致,氣節挺拔,精氣呵成。再看他的林木花草,濃墨重彩,意到墨隨,點染泅暈,有意無意之間,春風化雨,郁郁蔥蔥,精神氣節不言而喻。如果說中仁筆下的山水注重精神,那么他的云霧更關注寫意,香遠益清之境油然而生。
可見,山水、村落、流云、飛鳥,自然景致是中仁鐘愛的表現對象。然而,在他筆下呈現的突出特色是強調了畫中有詩、山水相依,意境禪味。如《春山曉霽》、《廊橋秋色》等,畫中的山嵐那亙古不移之氣勢,蒼老沉雄之氣息,撲面而來,不失蒼潤蔥郁之生氣和自然之韻律,又避開了為繪奇絕俊俏之形與磅礴氣勢而忘卻了禪境詩韻的營造。我更喜歡他筆下的山水人間圖,如《臨水好人家》、《山寂泉鳴桃花香》、《夕照映歸鳥》等。這些作品是八閩山水的寫照,筆墨老道,既有煙火氣息,又有文化之根。山脈蒼茫,渾厚拙樸,沉默無語卻有詩,寂寞深處有生氣——繁衍著生命,孕育著文化。尤其是那依山偎水的古寺民宅,卻延伸了歷史的深處,見證了已經遠去的歲月,但卻與當今大自然渾然一體,天人合一。滄桑之境,遠古之意,氤氳出某種禪意。可謂流水有情、山巒有神、歲月有痕、花木有期,不善詩文勝似詩文,盡得筆墨智慧與風流。
王中仁的山水畫韻律和節奏,在作品中所主導的美學思想,可以看出畫家已刪了一切不必要的瑣碎形式,讓讀者直觀作品。這份自信、坦然,直接讓人看到了畫家的真誠,也讓人看到了這位享有盛譽的藝術家應有的格局和胸懷。
(癸己冬撰于榕城虛靜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