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種對病人身體危害較大的代謝性疾病,最典型的癥狀是口渴、喝水多、小便量多、飯量明顯增加但人卻越來越瘦。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周圍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在吃驚之余,人們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也有患糖尿病的危險?
什么是糖尿?。?/p>
西醫定義糖尿病:糖尿病是高血糖狀態所致的綜合征。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體內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以慢性高血糖為該病的特征。
臨床表現早期無癥狀,發展到癥狀期,臨床上可出現多飲、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癥候群,嚴重時發生酮癥酸中毒。
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提高。2013年上海瑞金醫院寧光教授課題組在《JAMA》雜志報道了對我國10萬人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中,根據國際最新臨床診斷標準診斷的糖尿病估測患病率為11.6%,約1.1億人,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達50.1%,約4.9億人。這一數據顯示,糖尿病已經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誰易患糖尿???
哪些人易患糖尿病呢?下面這些人群是糖尿病的高風險人群:
1.年齡≥40歲。隨著年齡的增大,糖尿病發病機會增多,患病率的高峰年齡在70歲以上。同時,中年患病率較1990年代明顯增加,約為當時的6~8倍。
2.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3.有超重、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腰圍男性大于90cm,女性大于85cm)的人。肥胖患者發生糖尿病的機率是非肥胖患者的五倍,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島素不敏感,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能力減弱,是構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者中有約一半人存在糖代謝異常。由于肝臟是胰島素主要的作用器官,當患有脂肪肝時,胰島素敏感性減弱,導致糖尿病。
5.靜坐的生活方式。
6.與糖尿病患者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2型糖尿病和遺傳有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發病機會也增大。
7.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兒史者(即新生兒出生體重大于4公斤)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8.伴有高血壓和脂代謝紊亂的病人中也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
9.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我國的一項心臟病研究顯示,有冠心病的患者中,80%存在血糖增高。
10.其他還包括一些其他胰島素抵抗的疾病,如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以及一些抗精神病藥物及抑郁藥物的使用患者等。
這些人群均應積極篩查和預防糖尿病。
多吃糖會得糖尿病嗎?
多吃糖,喜歡甜食、含糖飲料(可樂、雪碧等)并不是好習慣,當然,任何食物過量對健康都不利。人們平時所說的糖主要是指蔗糖。蔗糖是一種雙糖,到體內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血糖的最主要成分,果糖是葡萄糖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代謝產物,也是脂肪合成的原料。過多進食蔗糖且攝入量超過機體消化和代謝能力時,就會引起血糖升高;同時,過多的脂肪合成也會造成肥胖、脂肪肝等,這些都是重要危險因素。
許多人認為,不甜就不含糖,因此主食可隨便吃,其實,這是一種認知誤區。我們的主食主要為淀粉類食物,包括:米飯、饅頭、面條、餅干、玉米、土豆等。而淀粉是多糖,水解后的最終產物就是葡萄糖。有人誤以為吃“無糖餅干”可以不限量,其實無蔗糖餅干,其主要成分是麥粉、米粉,雖然吃在嘴里淡而無味,但是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攝入了許多“糖”。 糖尿病如何分類?
目前醫學上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四大類。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約為90%以上。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分泌胰島素的胰腺β細胞破壞,常致絕對胰島素缺乏所致。包括自體免疫性和特發性兩種,主要為自體免疫性。自體免疫疾病是由于身體的免疫系統對自身作出攻擊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的胰腺β細胞作出攻擊,使其受損傷,導致胰腺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1型糖尿病多發生于青少年,因胰島素分泌缺乏,需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以維持生命。盡管此類糖尿病常見于兒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齡段的人群。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在胰島素抵抗的基礎上進行性的胰島素缺乏所致的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在病程早期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卻大打折扣(胰島素抵抗),此時,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狀態,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步發展為胰島素絕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