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壇上任正江的名字越來越引人矚目,他的工筆作品以清麗的色彩,濃郁的詩情,清秀雅韻的視覺效果令觀者為之傾倒。
厚重的滿與精工絢麗之美如果能夠統一起來,就能夠達到中國傳統文化頗為崇高的境界。因為陰和陽、柔和剛的和諧,不僅在創作著綿延不惜的生命,而且賦予這個世界變幻多端的美麗與壯觀。近年來,任正江的工筆花鳥畫越來越體現了這一氣象。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任正江的畫頗為考究,筆筆不落俗套。他的畫在孜孜追求一種氣勢,展示一種生機,營造一種大自然的蓬勃力量,但殊為可貴的是,他的畫在筆精墨妙之余,在筆墨表現勾勒上沒有一縷輕飄,沒有一絲虛偽,更沒有故弄眩暈。他做到了意到筆到。任正江的畫沒有閑墨,沒有浪擲,沒有馬馬乎乎,似是而非的筆觸,不經意間已臻,剛柔想濟,虛實相生的美學境界,如甲申年作的《曉風》,用清新雍容的筆觸與緋紅輔以鵝黃的整體色調氣氛營造出了和諧的自然世界。細品此畫,不禁想到宋元工筆畫家的風格,但我想注重大自然的靈動與神韻該都是相通的。
“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正江對花卉的表現也是頗具自家面目。以自然為師,既感受了大自然賦予四季花卉的更替滄桑和生命的衰老與新生的勃發,既表現自然界生命的古老,又描出了新生枝葉的俏麗驚艷。彌漫在任正江畫中的,正是溫潤的筆觸與溫暖的氛圍營造出的獨特藝術感覺,正是恬靜和諧統一的美好。
任正江在繪畫上有許多迥然于其他工筆花鳥畫家的地方。比如在構圖上,任正江的作品總是畫面飽滿,一反刻意留有空白制造神秘感,讓人“浮想聯翩”的用心,但又截然不同于線條和立意都古板僵化的作品。觀者在任正江的飽滿構圖中,可以感受飽滿充盈洋溢著張力的激情,仿佛一種崇高自由精神的頌歌。綜觀任正江的繪畫題材,都是取自于自然,手法以寫實為主,通過主體與陪體的相互結合,色彩的變化與烘托,使畫面精致而和諧統一。比如在《花影》中,花與鳥互為映襯,枝頭的小鳥使花更為秀麗,整體給人一種超然飄逸的感覺。
畫家的風格形成與畫家個人的天賦,個性有直接關系。以某種意義上說,形成風格的過程,也是任正江在不斷認識自己,修正自己,并逐步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所以我們看古代那些大家的畫論,講技法的少,講人生修為、講哲學思想的多。為什么?因為中國畫尤其是工筆花鳥畫的核心不是技法,而是技法背后的那個東西。技法重要不重要?很重要,但技法只是手段,目的是表現人生表現自然的精神境界。任正江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古人講“中得心源”,怎么才能“中得心源”?與大自然溝通了,用心體悟表現了,才能得心源。中國畫乃至中國文化一直強調“剛”和“柔”的問題,這在畫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剛柔,陰陽處理得當,而就有境界。任正江的畫就是有境界的。而只是有境界的畫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