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5至7天時間里,這位辛苦的爸爸不得不張著被卵撐得大大的嘴,不吃不喝,甚至連閉嘴都是奢望。
眼前的Jawfish正小心地從洞中探出腦袋,因為它正擔負著一項神圣的使命—傳宗接代。它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含著滿滿一口腔的卵,仔細辨別,可以在每個卵泡里看見亮晶晶的黑色小眼睛。
這位就是海洋界偉大的好爸爸之一Jawfish。通常是在月圓之夜,雌魚產下魚卵,雄魚就把這些魚卵含在嘴中直至孵化。大約5至7天時間里,這位辛苦的爸爸不得不張著被卵撐得大大的嘴,不吃不喝,甚至連閉嘴都是奢望,其間還須格外小心翼翼,既要游到洞口不時翻動嘴里的卵,以保證空氣流通,又要保證自己和寶寶的絕對安全。
在印度尼西亞達拉灣度假酒店的碼頭下,就住著這樣一群盡職的好爸爸。它們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淺海砂石海底,平時,夫妻倆不停地用嘴挖掘出一個藏身的洞,并利用細石和碎貝殼鞏固自己的家園。
盡職的潛導ADI在每個好爸爸的家門口都插上一根筷子來做標記,這大大地方便了我們隨時下水觀察。于是一天一天,我們驚訝地看著爸爸們的大嘴中,一粒粒金黃色卵泡里慢慢長出黑色小眼睛,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大,就好像看著自家牧場養的一群小雞慢慢成長,體驗著生命的妙不可言。
每天我都纏著ADI,問他“When (什么時候)?”終于有一天他告訴我,明天早晨4點半。為什么那么早?因為Jawfish吐卵的時間只在凌晨,錯過這個時間,只能等下次了。
頂著滿天的星星,揉著惺忪的雙眼,大家打著手電依次潛入漆黑大海。我們六個人小心地圍著一位好爸爸,數臺卡片機、單反、攝像機齊齊對著那張大嘴,儼然對付國際巨星的陣勢。可是Jawfish并不買賬,周圍太喧鬧,讓它非常不安。
“大眼瞪小眼”20分鐘后,因為長期保持一種姿勢,我的手腳有一些酸麻,身體也感覺到絲絲寒意。潛導示意我們不要太集中,帶我去另一個洞口守候,果然立即有了收獲。它終于“吐”了!如同人劇烈咳嗽般,它不停地聳動著嘴把自己的寶貝從口中趕向大海,起初每“咳嗽”一次只有幾條往外跑,隨著幅度的加劇,大把小魚從它的嘴中裊裊游出。
幾分鐘后,這條魚爸爸的嘴里總算空了,而這些不到一厘米長的小魚兒脫離爸爸的大嘴后,都迅速地各奔前程,消失在茫茫大海,對父母沒有絲毫留戀。辛苦了幾天的魚爸爸大功告成,總算能合上嘴,恢復正常的生活。
不用擔心Jawfish的嘴會因為孵卵而超負荷,因為它的學名叫后頜魚,雖然身體只有12~15厘米,但嘴非常大,伸縮性極好,幾乎可以開合到180度。平時在海底遇到危險又無處可跑時,Jawfish會把嘴張大到能看見胃的程度,企圖以此把對手嚇跑。
Jawfish屬于口育魚的一種,鯰形目(Siluriformes)魚和天竺鯛科(Apogonidae)魚也是屬于口育魚家族。它們為了避免自己的下一代過早地成了其他魚類的晚餐,就選擇在口中孵化魚卵。有些需要較長時間孵化的寶寶,魚媽媽也會一起幫忙,大家輪流口含魚卵。
海底的好爸爸不止口育魚,海馬也是好爸爸之一。要是你在海底看到大肚子的海馬,千萬不要誤會,這位其實是海馬爸爸。每年的5月~8月是海馬的繁殖期,這時海馬媽媽會把卵產在海馬爸爸腹部的育兒袋中,經過50~60天的孵化,寶寶就會從海馬爸爸的育兒袋中生出來,就像兒子真是它生的一樣。
(選自《揚子晚報》201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