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風暴將至,每一對薄弱的翅膀都有契機創造蝴蝶效應。
我喜歡故事。
無論是真實的、杜撰的、半真半假的,古往今來,從東至西,由小到大,只要有人,就有故事。
1938年冬天,倫敦一位平凡的29歲股票經紀正準備飛去瑞士,享受其優哉游哉的滑雪假期。臨出門之際,卻接到一個好友的長途電話,要求他放棄度假并立即前往布拉格。朋友說:“我有一件有趣的任務想你幫忙!”
這個從天而降的電話,卻改變了他和很多人的一生。
這位經紀叫尼古拉斯·溫頓。雙親是猶太裔德國人,英國出生,基督徒。朋友口中的任務,原來是拯救捷克難民營里面的兒童。當時英法兩國為安撫希特勒,私下決議割讓捷克蘇臺德區予德國。溫頓和很多人都相信,整個捷克將也難逃希特勒的掌心,首當其沖的就是當地的非德裔人,特別是猶太兒童。
于是溫頓在布拉格一間酒店長租一間客房,用一張飯桌做救援行動的總指揮部。他一邊在捷克接見難民的家長,一邊回到倫敦,成功游說下議院通過:只要有家庭愿意收養,并付50英鎊保證金,就可以讓18歲以下的難民逃到英國。
之后溫頓從空陸兩路拯救了共669名兒童。被救的兒童中,有人后來成為政治家、新聞工作者、遺傳學家、數學家等,當中還包括一位赫赫有名的英國導演Karel Reisz,其代表作是1981年由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叫《法國中尉的女人》。
戰后,他從沒向人披露此事。直到1988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在塵封的閣樓上找到被救兒童的檔案,這個秘密才得以重見天日。
同年,英國廣播公司邀請79歲的溫頓上電視。溫頓坐在觀眾席第一排,主持人問:“今晚在座各位,有誰欠溫頓先生一命的請起身?”溫頓身后突然有幾十位中老年人同時站立。他們早已散失在地球不同角落,半個世紀后,卻首次聚首一堂,一同向溫頓致以最簡單而深刻的謝意。
這一幕,大概再冷漠的人也守不住淚腺了。
沒有人有權低估自己的力量。有些人總覺得自己人微言輕,無法改變巨大而殘酷的現狀。我覺得剛好相反,正因為風暴將至,每一對薄弱的翅膀都有契機創造蝴蝶效應。那個契機,叫“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