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兒科方向):
希望升起的地方 景玉婷
大家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代表著整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教師是澆灌花朵的園丁,辛勤地培育他們成長;而兒科醫生,則是那打蟲除害保證花朵健康生長的專業技術員。兒科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下的一個二級學科,針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兒童。有人會講,兒童與成人有什么區別,不就是一個成人的縮小版嗎?我想說,當然不是。由于兒童本身的生理發育特點,他們的免疫系統未發育成熟,相比于成年人來說,他們對于疾病的抵抗力會更低,一個平常看似簡單的感染就很有可能發展成敗血癥,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因為兒童尚不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可能隨時會出現各種意外,譬如摔傷、燙傷等。
兒科的診斷治療與成人也有著很大不同。一方面,幼小的兒童由于不具備或是不善于用語言表述自己身體的不適,常常表現為哭鬧,甚至連父母也無法知曉小孩子的病癥所在。另一方面,在治療時兒童的配合度也不及成人,這就要求兒科醫生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細致的觀察力、高超的醫術以及必不可少的安撫技巧。筆者實習時,曾經遇到過一個十一歲左右闌尾炎手術后的孩子,醫生需要觸摸她的肚皮,以肚皮的軟硬程度來評估術后的情況。孩子卻一直哭鬧拒絕,家長說什么都聽不進去。就在大家都無計可施時,醫生表示不摸了,作勢要走。小孩子也放松了警惕,醫生抓住這一瞬間,觸摸到了孩子的肚皮。一個看似簡單的觸摸肚皮,卻是匯集了一名兒科醫生的專業知識、耐心、責任和技巧于一體。
在書海中成長
眾所周知,醫學專業的學生要用超出其他很多專業的時間來完成學業。各所學校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時間各有不同,少則五年,多則八年,如果你選擇了臨床醫學,那么就要做好心理和身體的準備。我們生命中最有熱度的青春歲月要伴著一本本厚厚的書籍度過,我們要犧牲很多休閑愜意的時間來閱讀一本專業書籍甚至是弄懂幾個專業詞匯,我們要讓自己盡快成長,足以承擔對他人生命負責的重擔。在眾多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中,我們算是其中的“背書達人”了,除了記憶知識,更重要的是精準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和其他方向的學生相比,兒科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具備高超精準的醫術,掌握與兒童溝通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來看一看是哪些課程在日夜“折磨”我們吧!
以生物學為基礎的課程占了不小的分量,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等;與人體相關的內容有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人體形態學實驗等;要想做到“對癥下藥”,就需要學習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傳染病學、臨床流行病學、藥理學等課程;作為一名兒科方向的學生,當然還要學習兒內科學、兒外科學以及培養溝通技巧的醫學心理學、醫患溝通與技巧等課程。
“幼兒園”中的快樂與責任
從事兒科工作,就像身處一個幼兒園中,什么樣的小朋友都有,活潑的、懂事的、調皮的……在這里工作,哪怕再忙再累,只要看到他們帶著嬰兒肥的小臉和無辜的眼神,瞬間就會覺得有種被治愈的感覺。他們不僅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兒科醫生的希望。不同的是,在心疼、著急的同B寸,兒科醫生還需要保持理性,牢記自己的責任。
但在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專業人才卻極為短缺。據統計。2008年我國共有兒科醫生6.17萬人,而14歲以下兒童卻有2.3億,也就是說每四千名兒童只有一個兒科醫生。該行業目前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于兒童的保健有了更高的需求,對于人才的需求量又有增加。
擁有臨床醫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應用心理學(兒童發展與教育方向):
振心靈之翼,披教育霞光 高欣
那些我們熟知或是陌生的各門學科組成的學科大家庭中,很多學科爭相做這個大家庭的“父親”或“母親”,心理學就低調多了。在我眼里,他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個怪孩子,內斂而早熟,他可能藏在你身邊的任何地方。當你正視他時,他眼中傳達出的了然或許會讓你不安,也可能使你悅納(自我悅納是指個體能正確評價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礎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發展。不僅指接納自己人格中的優點,更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進和完善自己)。
走進神秘,走出迷惘
當代心理學與算命、讀心等帶有神秘色彩的東西毫無關系,也與純理論思辨有著本質區別。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會用物理學的方法做實驗,立足于統計學進行數據分析,也經常涉及發問卷、做調查等深入實踐的操作,但目前這種科學在中國普羅大眾的觀念里卻仍略顯“曖昧不明”。
艾賓浩斯曾經說過:“心理學雖有一長期的過去,但僅有一短期的歷史,它從古至今就是一個很吸引人探究的領域。”弗洛伊德也曾調侃心理學是“人人都懂一點,卻又不知其所以然”的學問,這兩位大家的話語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就是心理學由于其不明和深奧,吸引著人們不斷探索其奧秘。隨著時代變遷,近年來心理學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將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人力、工業、消費、精神病學、犯罪學、人際關系等眾多領域,這些廣泛應用也就是“應用心理學”之名的由來。人際,算是心理學應用中比較特殊的領域,它讓一向“發力”于幕后的心理學,在各個媒體前著實“風流”了一把。
反思兩代,展望一代
在我們的課程安排中,主要學習專業技能的課程如心理咨詢、團體輔導、SPSS(統計)軟件應用等一般會在大三時才開設。在這之前的學習時間里,我們需要打好基礎,為之后的學習做準備。學習心理學會讓你越來越了解自己。普通心理學這門課程簡直可以更名為“背后的故事”,它概括了心理學已經搜集到的“人類情報”。例如,你為什么會感知到某件事物,記憶是如何保持的等等。因為大腦被認為是心理的生理基礎,所以腦神經科學也是我們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由于需要背記大量的理論知識和統計分析搜集的數據,所以心理學是一門文理兼修的專業,有不愛背書的理科生面對沒完沒了的理論口吐白沫,也有數學很弱的文科生在統計課上抓破頭皮,當然,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你踏踏實實地做一只堅強的小學霸。
那么,何謂“反思兩代,展望一代”呢?賦予它的最好的解釋就是下面這幾門課程帶來的效果。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家庭心理學和教育學這幾門課,代表了兒童發展與教育這個專業方向的特點。反思的主體是父母和自己。父母會回顧和總結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自己有過哪些不恰當的行為或不適宜的處理方式,而孩子從父母的教育中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道理,哪些童年經歷對今后的人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自我診斷心理健康。展望則是對下一代成長與教育的思考。
潛心學習,傾心應用
如果你喜歡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那么應用心理學不太適合你。這并不是說心理學的實踐性不足,事實上作為應用心理學的一員,我們有很多實踐性活動,例如心理實驗、精神病院見習、中小學以及心理機構實習、組織團體兒童輔導等。所謂“潛心學習,傾心應用”指的就是應用心理學在技術性技能方面比較欠缺,學習這門專業幾乎沒有速成之路。即使在具體應用上也強調“心”這個字,無論是教育、心理咨詢還是職業人才培養,都更需要傾注自己的心血與生命能量。
兒童發展與教育方向的同仁們畢業后主要走向中小學、幼兒園的心理咨詢崗位,或是擔任指導教師、班主任或學校管理層教師、心理咨詢與教育機構工作人員等。
擁有應用心理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天津師范大學。
兒童康復:
讓孤獨的生命燃起希望 文思敏
第一次聽說有“兒童康復”這個專業是在幾個月以前逛豆瓣的時候看到有一個插畫師媽媽在為她兩歲的“外星寶寶”——一個孤獨癥孩子,征集幫助其康復的義工團隊。目前,在特殊兒童的教育與康復這一塊,國內相關領域還存在很大一片空白。
“兒童康復”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的是,從事這方面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深厚的文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康復師擁有一定的耐心與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良好的社會公德與職業素養。
兒童康復專業主要培養熱愛并愿意從事殘疾兒童康復教育事業,理解和尊重特殊兒童,能適應特殊教育發展與改革需要,在各類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特殊教育學校康復班從事殘疾兒童康復教育、社區康復與指導以及早期干預與預防等實際工作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主要學習的課程有特殊教育概論、基礎心理學、基礎教育學、醫學基礎、特殊兒童康復學、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聽覺能力康復訓練、語言康復訓練、行為矯正學、康復聽力學、特殊兒童康復評估等。
這個專業對于那些對兒童工作熱愛的同學(特別是女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當下來看,由于兒童康復老師的稀缺,相關人才普遍都很好就業。在選擇了這個專業后,你就要明白這是一項長年將公益視為自己事業的行業,帶給個人的精神洗禮以及受到的尊敬程度都是不可估量的。從現行政策來看,國家規定從事特殊教育最少要享有工資總額的15%補貼,以后則會更高。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進入各類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特殊教育學校等機構從事特殊兒童康復訓練、教育教學等工作,也有可能承擔社區康復的隨訪、指導,婦幼保健站的殘疾兒童早期干預、預防工作。不得不提的是,在選擇這個專業之前一定要三思,要知道這并不是個輕松的工作,你將來接觸到的孩子們很多都是特殊群體,他們在情感和思維模式上與普通的孩子可能會大相徑庭。一旦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意味著你將一天天重復去教導他們如何生活自理以及進行一些基本的生活訓練。這個過程是繁瑣而枯燥的,需要你長久的耐心和恒心,但卻極富有意義。通過你的努力和感情投入,要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一顆發著幽光的孤獨星球,讓他們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嬉笑玩耍,讓他們原本孤獨的生命重新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在這個因追名逐利而逐漸單一的世界上,你將會因此而成為一個偉大的個體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