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01-0023-03
根據品種、性別、體重、年齡和肌肉發達程度,一只健康的肉雞,羽毛可以占其活重的3 %~6 %。事實上,目前6周齡的商品肉雞具有8 000多根羽毛。對5周齡的肉雞而言,其中3 000多根羽毛位于頸部、頭部和臉部, 4 900多根位于身體的其它部位。體重2.27 kg(5 lb)的純種肉雞,羽毛的總重大約74 g或2.6盎司(大約占體重的3.3 %)。大多數商品肉雞按白羽進行選擇,用于特定市場的肉雞除外。單根羽毛的類型在長度、寬度、形狀、質地、密度和結構上差別很大,肉雞的羽毛主要有3種類型。
最常見的羽毛是正羽,覆蓋雞身體表面的絕大部分部位,提供一個流線型外表。正羽由羽軸、羽片和互相鉤結的羽枝組成。翼和尾部上的飛羽是最大的正羽。
肉雞身上最小、最柔軟和最蓬松的羽毛是絨羽。絨羽在出雛時最明顯,但在肉雞的整個生命中,甚至在繁殖階段,其稀疏地分布在正羽下方。這些羽毛具有較短的羽軸,而且其羽枝不會互相鉤結。
毛羽是肉雞的第三種主要羽毛類型。這些是很好的毛發樣的羽毛,具有長長的羽軸,在其頂部有少量的羽枝。羽片延伸至羽軸的每側,并與小羽枝鉤連在一起,維持羽毛的特征性形狀。
1 羽毛的生長
雖然羽毛由與人類頭發相同的蛋白結構——角蛋白構成,但其不是均勻分布在雞身體的整個外表上。相反它們排列成行,以形成明顯的羽區。每個羽區以不同的角度遵循特定的排列,這使肉雞在羽毛覆蓋上形成一種共同的模式。
肉雞身體大約75 %的皮膚表面覆蓋著羽區,沒有覆蓋的區域大多數位于翼下方和胸部部位。毛囊在胚胎發育期間形成,一旦出雛便已固定。在肉雞6周的生命期間,每只肉雞都會經歷2次換羽。首次換羽發生在前2周齡期間,此時大多數的絨羽脫落,替換為幼羽。第二次換羽大約在4~5周齡,新羽會替換第一組的羽毛。肉雞的頭部和頸部是進行換羽的最后部位。正常情況下,肉雞5~6周齡時在其頸部和頭部區域仍可以看到第一組的絨羽。
2 肉雞羽毛的功能
羽毛是一類在毛囊內存活并生長的組織,使禽類與其它動物與眾不同。原雞能夠利用羽毛進行飛翔。雖然現代的肉雞不能飛,但在逃跑時其翼和羽毛可以加快行動。
羽毛參與體溫調節,并在抵御外界挑戰和身體損傷時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羽毛覆蓋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日糧中的能量。過多的羽毛損失會對飼料轉化率產生不利影響,因為肉雞必須將一部分飼料能量來補償熱量損失。
成年雞利用羽毛進行求偶,其結構模式也有助于肉雞進行性別鑒別。正羽可以保護肉雞免受太陽、風、雨的侵襲和在各種不同生產系統下(in range type settings)的傷害。在受控的工業化生產系統中,正羽可以使肉雞免受抓傷,受傷會導致機體組織受到感染或擦傷。絨羽可以使空氣在貼近皮膚處形成一個隔熱層,給雞提供更多的抗熱或抵御寒冷的保護。毛羽被認為是具有感覺功能,能夠使肉雞對氣流和體羽的方向做出反應。
3 品種之間的差異
羽毛既可以保護肉雞,又可以保溫。雖然羽毛能保護肉雞免受傷害,包括皮膚抓傷和皮膚感染,如蜂窩組織炎;但在炎熱的環境,羽毛也可能限制肉雞通過蒸發冷卻進行體溫調節。
現有的肉雞品種在皮膚表面暴露區域和羽毛覆蓋程度上存在不同,這可為生產提供替代的種雞品種。如,在進行scaleless(sc)基因選擇的內雞上發現羽毛覆蓋最少,這可以減少高熱引起的相關問題和死亡率,以及相對較高的胴體產量和肉質。
較少的羽毛覆蓋也可在裸脖(Naked neck,Na)雞觀察到,其頸部只覆蓋很少的羽毛,全身羽毛覆蓋降低了20 %~40 %,具體降低程度取決于肉雞基因組中是否有1或2個Na基因。因此,這些肉雞可用于蒸發降溫的體表面積加大。
4 羽毛可用于肉雞性別鑒別
羽毛的性別鑒定是性別自體鑒定的一種形式,這使人們可在1日齡時根據雛雞初級飛羽和覆羽的表型或長度進行雌雄鑒別。在遺傳學上,具有相對較短的覆羽和較長初級飛羽的肉雛雞通常是母雛,而具有幾乎等長初級飛羽和覆羽的雛雞是公雛。
此外,在肉雞生長早期,羽毛生長快速的母雛會比羽毛生長緩慢的公雛具有相對較多的羽毛覆蓋。1925年,Don Warren博士報道了對該過程至關重要的遺傳差異;1930年,他介紹了利用翼羽的相對生長速度通過羽毛進行性別鑒定的方法。Warren證實,羽毛生長較早或較快的基因通常限于白來航雞,而較晚或較慢的基因通常與大體型雞種有關。
從此,用晚或慢羽基因與重雞品種雜交產生蛋雞雌系,使用羽毛鑒定性別法來進行蛋雞雜交得到發展,同樣,在蛋雞雜交中使用早或快羽基因與來航雞雜交。目前,育種者還保持所選用和為慢羽基因型(KK公雞,K_母雞)或快羽基因型(kk公雞,k_母雞)選育的家系。
當快型系 (kk) 的父本公雞與慢型系(K_)的父本母雞雜交,所產生的肉雞要么是快羽母雞(k_),或慢羽公雞(Kk)。然而,該方案的準確性取決于對兩個商品系內和合適羽型的每個生產流水線水平內肉雞持續的質量檢查和選擇。
5 羽毛覆蓋程度的變異
一羽肉雞上從最小羽毛到最大羽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改變。許多因素中任何一個有差異,如遺傳背景、營養需求、環境條件、飼養方法、雌雄異形、季節、上市年齡和體重、健康狀況和雞群應激水平可能會引起某一肉雞群羽毛覆蓋程度的變異。
羽毛覆蓋差異在慢羽和快羽肉雞的翼部和尾部之間到約5~7日齡還很明顯。在2.26 kg屠宰時,羽毛生長上幾乎沒有差異。
在任何肉雞群內或各種商用品系的純家系內,真如在給某一雞群中為某一肉雞所分配的主觀等級評分上所見到的一樣,人們可以觀察到羽毛覆蓋程度上的差異(圖2)。通常,雌性肉雞較雄性肉雞,以及日齡/體重較大的肉雞比日齡/體重較小的肉雞有更好的羽毛覆蓋率。
6 羽毛發育選擇
目前的肉雞為3或4種純系的雜交種。這些品系在相同的日齡或體重上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羽毛生長特點。羽毛大小具有與生長相似的遺傳力,這表示它通過選育得到提高。最初的育種者已開發了視覺評分系統,來評估所選品系內單羽肉雞毛生長速度的變化。
由于大腿區是肉雞身體表面羽毛覆蓋密度較低的區域之一,因此更容易受到刮傷。已經開發出的一種特殊評分系統可加快同一品系內對這一區域羽毛生長較好個體的選育。
此外,對純系進行的選育會不斷凈化會影響羽毛覆蓋的不良基因突變,包括Singed Down、Club Down、卷曲的羽毛和Sunsuit。
7 飼養管理和營養
羽毛發育上的一個關鍵管理點是在雛雞生長的頭2周利用正確的孵化溫度。如果溫度太低,攝入的飼料蛋白將用于體溫調節,而機體發育和羽毛生長。
溫度控制,尤其要避免溫度過低或通風過量,對確保每羽肉雞攝入的蛋白質用于羽毛生長而非體溫調控十分重要。
此外,許多可能會誘發應激或對飼料吸收產生不良影響的管理因素,可能會影響肉雞的羽毛生長,如孵化問題、高飼養密度、飼喂、墊料管理不當(墊料潮濕)、冷熱應激、外來疾病挑戰(RSS、GD、IP、吸收不良)、飼料質量差(成分分離、維生素或礦物質含量不當),甚至是飼料運輸問題。
當然,營養決策也可能導致肉雞羽毛生長不良。充足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對羽毛的健康發育和維持必不可少。肉雞行業研發了多種飼料配方。以來滿足肉雞各個生長階段的多種營養需求。
由于羽毛中蛋白質含量高,研究表明,含有較高蛋白水平的飼料可以促進羽毛的快速發育和脫落。參與羽毛角蛋白合成的主要氨基酸有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日糧中各種氨基酸的不平衡可能會導致羽毛畸形,形成外觀“粗糙”的羽毛。此外,日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足對羽毛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
將來,維持肉雞良好的羽毛生長將需要正確的管理、營養和有效的基因選擇,尤其是當通過雜交持續提高肉雞生長率以及在較早日齡上市時。